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战略适应在塑造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便显而易见。在俄乌冲突全面升级的初期,俄罗斯对美国卫星公司Viasat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据乌克兰高级网络安全官员称,这次攻击造成了“战争初期通信的巨大损失”,是俄方旨在削弱乌克兰战场协调能力的协同行动的开端。
然而,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乌克兰迅速找到了替代方案。乌克兰引入了埃隆·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卫星通信服务,由于“星链”拥有大量低轨道卫星,俄方更难对其进行干扰,使得乌克兰军方拥有了比战争初期更为强大的通信能力。“星链”与乌克兰自主开发的“Diia”和“Delta”等平台相结合,帮助其整合指挥、通信与控制网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甚至令西方军队艳羡的水平。
即便没有“星链”,俄罗斯的破坏目的也未必能成功。《经济学人》指出,乌克兰庞大的互联网服务商体系和使用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的做法,使得彻底断网异常困难。乌克兰方面亦准备了多种备用方案,如使用自制信号增强器、短波无线电甚至在一战时期的手摇电话,以在各种情况下维持通信并规避俄方电子战。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依然陷入僵局。一方面,“星链”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乌克兰的彻底崩溃;但另一方面,西方的支持和乌克兰的数字创新也未能带来决定性胜利。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在人力和弹药方面的优势,但同样重要的是,俄罗斯自身也在利用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提升其作战能力。
据报道,俄军普遍使用手机,并利用商业应用软件(如AlpineQuest GPS)获取战术情报,同时使用Telegram、Discord等平台进行宣传、后勤协调与无人机画面传输。虽然“星链”在俄罗斯被禁,但有能力的俄精锐部队已开始在乌克兰部署“星链”,近期更是部署了能够干扰乌克兰“星链”服务的先进设备。
简而言之,俄乌冲突中,尽管乌克兰在整合数字技术方面获益更多,但数字技术的低成本、普适性和易得性,同样也促进了俄罗斯的战略创新。双方都处在一个拥有多种技术选择的环境中,成本、风险、使用场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技术的部署方式。在快速创新和技术普及的生态系统中,难以获得持久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