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此次行动的一个核心是发布了《防止联邦政府中的“觉醒”人工智能(WokeAI)行政命令》。该命令的目标是确保联邦政府所采购的大语言模型(LLM)必须遵守其定义的“无偏见AI原则”,即“追求真实”(Truth-seeking)和“意识形态中立”(IdeologicalNeutrality)。
两大核心原则:“追求真实”要求模型输出必须真实、准确,优先考虑历史与科学的客观性,并在信息不确定时予以承认。而“意识形态中立”则要求模型作为中立工具,不得为迎合“多样性、公平与包容”(DEI)等意识形态而操纵回应,且开发者不能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将党派偏见编码进模型。
该命令最具强制性的举措在于,它要求未来的联邦LLM采购合同必须包含遵守“无偏见AI原则”的条款。如果供应商违约,甚至可能需要承担合同终止的相关费用。这一规定通过联邦政府巨大的采购力,直接向AI产业传递了明确的价值导向信号。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被授权在120天内发布实施指南,并为国家安全系统中的LLM使用提供适当的豁免。
该命令深刻反映了本届政府对于当前主流AI模型中存在的所谓“自由派偏见”的担忧。事实清单中列举的例子,如AI模型篡改历史人物的种族或性别,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仍固守某些意识形态话语,被作为此项政策的直接动因。从政策层面看,这不仅是对DEI议程在联邦层面的又一次全面“宣战”,更是试图通过定义“中立”和“真实”来掌握AI话语权的一次战略尝试。其本质是通过联邦采购标准,引导私营部门开发出更符合政府意识形态期望的AI产品。然而,此举也面临巨大挑战:“意识形态中立”本身是一个极难量化和验证的概念。如何界定“党派或意识形态判断”,以及如何审核模型是否“中立”,将在技术和法律层面引发持续争议。此举可能促使AI市场进一步分化,出现专为满足联邦标准而设计的“政府版”模型。
第二份行政命令《加快联邦审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旨在解决AI产业面临的最大物理瓶颈——能源和基础设施。该命令将数据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至国家优先级别,并动用多种联邦工具为其“开绿灯”。
定义“合格项目”:命令明确了政策扶持的对象,即“合格项目”,包括新增负荷超100兆瓦的AI数据中心、相关的能源基础设施(如输电线路、发电设施)、半导体设施以及其他经多位部长认定的关键项目。
商务部长被要求启动一项举措,为“合格项目”提供贷款、补助和税收优惠等金融支持。
命令指示各机构利用现有及制定新的“分类排除”(CategoricalExclusions)措施,绕过《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的冗长审查,并明确规定低于项目总成本50%的联邦财政援助不构成触发审查的“联邦重大行动”。
符合条件的“合格项目”将被自动指定为FAST-41框架下的透明项目,享受联邦审批的“绿色通道”待遇。
命令鼓励利用棕地(Brownfield)和超级基金场地(Superfundsites)进行数据中心开发,并指示内政部、能源部和国防部开放联邦土地,甚至军事基地,用于数据中心及相关设施的建设。
该命令明确废止了被认为给数据中心开发带来DEI和气候要求的拜登政府时期行政令。
这项命令是对AI时代基础设施需求的直接回应。政府认识到,没有强大的能源和物理基础设施,美国的AI雄心将是空中楼阁。通过大幅简化被视为发展障碍的环保法规和审批流程,并辅以财政激励和土地资源,政府旨在以“战时速度”推动数据中心的建设。这一策略的背后,是认为监管成本和时间延误已成为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严重束缚。将棕地和超级基金场地重新利用,既解决了土地问题,又带有“变废为宝”的政治宣传色彩。然而,这种对环境审查的大幅简化,几乎必然会引发环保组织和相关社区的强烈反对和法律挑战,他们会认为这是以牺牲环境和公众健康为代价来满足产业利益。
第三份行政命令《推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全栈出口》,将目光投向海外,旨在通过国家力量系统性地推动美国AI技术的全球部署,以巩固盟友关系、建立美国标准并对抗竞争对手。
建立“美国AI出口计划”:命令要求商务部长在90天内设立此项计划,核心是推动“全栈AI技术包”的出口。
这一定义极为全面,涵盖了从底层到顶层的所有AI相关技术,包括AI优化的硬件(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数据处理系统、AI模型本身、网络安全措施,直至特定领域的AI应用(如医疗、教育等)。
计划将通过公开征集行业联合体的项目建议书来实施,由政府评估并指定为“优先AI出口包”。
由国务卿领导的EDAG将负责协调所有联邦融资工具,如美国进出口银行的直接贷款、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股权投资和政治风险保险,以及贸易发展署的技术援助,来为这些优先出口包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计划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项综合性的外交战略,旨在利用AI出口加强与伙伴国的关系,并为美国AI系统营造有利的监管和基础设施环境。
这项命令标志着美国AI政策从“固内”转向“拓外”的重大战略延伸。其核心逻辑是,AI时代的全球竞争不仅仅是模型优劣的竞争,更是技术标准、治理模式和生态系统之争。通过捆绑式出口“全栈”技术,美国旨在让伙伴国家从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全面“锁定”在美国的技术体系内,从而有效排挤对手(尤其是中国)的AI技术和标准。这是一种高明的“技术地缘政治”策略。动用EDAG这样一个高级别的跨部门机构,并整合从贷款到保险的全套联邦金融工具,显示了政府推动此项计划的决心和力度。此举不仅能为美国AI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创造巨大的海外市场,更能将美国的价值观和治理理念随着技术一同输出,从而塑造全球AI发展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