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字,关注慧跑
跑圈有句扎心的话:“新手怕膝盖疼,老手怕腰先垮”。数据显示,跑者年度腰痛发生率约15% —— 有人跑完步腰酸发胀,有人长距离跑到后半程腰像 “被拧着”,更有人因为突然 “闪腰” 被迫停训。
腰部作为身体的 “中段枢纽”,连接着下肢发力与躯干稳定,堪称跑步的 “核心发动机”。但它的脆弱远超想象:《UpToDate临床顾问》表示84%的成年人一生都会经历腰痛,而跑者因为全身联动的特殊性,更容易成为 “重灾区”。今天,我们就从 “为什么腰痛” 到 “如何科学护腰”,帮你把腰稳住,跑得更久。
一、先搞懂:跑步时腰为什么会 “抗议”?
很多跑者疑惑:“我明明用腿跑,怎么腰先累了?” 其实跑步是全身协作的运动,腰部的 “痛” 或 “累”,本质是 “发力链条” 出了问题。
从生物力学看:腰是 “稳定与旋转的平衡器”
跑步时,骨盆的旋转幅度可达 15°-20°,而腰椎必须在这种旋转中 “稳住阵脚”—— 就像汽车在颠簸路面上,减震系统既要缓冲震动,又不能让车身晃得太厉害。
美国运动医学会研究发现:当跑者步频低于 160 步 / 分钟时,躯干左右摆动幅度会增加 23%,腰部承受的 “剪切力” 随之飙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跑长距离后觉得 “腰被拧着疼”—— 步频太慢,腰成了 “减震的牺牲品”。
从脊柱稳定理论看:“三脚架” 不稳,腰就容易垮
著名学者 Manohar M. Panjabi 提出的“脊柱稳定三系统理论”,能帮我们看透腰痛的本质。他把脊柱稳定比作“三脚架”,少了任何一条腿都不行:
1、被动系统:椎体、椎间盘、韧带等 “硬件结构”,像房子的承重墙,只能扛 24%-55% 的外力;
2、主动系统:腰腹、臀部肌肉等 “动力来源”,肌肉强,脊柱能扛更多负荷;肌肉弱,“承重墙” 就会被过度挤压,慢慢退化;
3、神经控制系统:指挥肌肉协调工作的“指挥官”,哪怕肌肉再强,协调不好也是白搭(比如跑步时核心乱发力,反而加剧腰部晃动)。
这 “三脚架” 只要有一个不稳,腰痛就可能找上门。比如核心深层肌肉(腹横肌、多裂肌)无力,脊柱就像 “没拧紧的螺丝”,越跑越晃;臀肌偷懒不发力,腰椎会被迫 “代偿”,压力翻倍。
跑者最易踩的 3 个 “伤腰坑”
1、跑姿失衡:弯腰跑(过度前倾)会让腰椎压力增 40%,挺肚子跑则让腰背肌肉持续紧绷,就像 “一直憋着劲”;
2、核心耐力不足:长距离跑到 15 公里后,核心肌群“累瘫了”,脊柱开始晃,腰部成了“发力替补”;
3、日常习惯拖后腿:久坐 8 小时 + 睡错床垫,腰部肌肉 “常年紧绷”,跑步时一点震动就可能引发疼痛。
二、护腰分3步:从预防到训练,全方位兜底
第一步:跑前做好 “防护网”,别等痛了才补救
护腰的关键是 “防患于未然”。跑前花 10 分钟做好这 3 件事,能大幅降低受伤风险。
1. 激活核心:给腰系上 “隐形腰带”
核心深层的腹横肌是腰部的 “天然护具”—— 它收缩时能增加腹内压,像 “腰带” 一样稳住脊柱。
“死虫式” 是激活它的黄金动作:
仰卧屈膝,双臂伸直指向天花板,交替伸直对侧手臂和腿(保持 10 秒 / 组,做 3 组)。重点是:动的时候腰部别拱起,感受肚脐往脊柱方向收。
2. 调步频:减少腰部 “被拧” 的机会
步频低于 160 步 / 分钟时,腰部剪切力会飙升。用手表把步频锁定在 170-180 步 / 分钟(比平时快 5-10 步),躯干晃动会减少 23%。刚开始可能觉得 “小碎步” 别扭,坚持 1 周就能适应。
3. 选对跑鞋:别让震动 “直通腰”
中底过软的鞋(比如厚底碳板鞋)会让脚踝晃,间接加剧腰部代偿;过硬的鞋则让地面反作用力 “直冲腰”。选中底硬度50-60HRC的缓冲或支撑型鞋能减少一部分冲击,给腰“减负”。
第二步:跑中抓细节,让腰 “轻松工作”
跑步时的细微调整,能让腰部少受很多罪。
1. 找到 “中立位” 跑姿:让脊柱 “不拧巴”
想象头顶有根绳子往上拉,保持 “耳朵、肩膀、髋部、脚踝” 在一条直线上 —— 这就是腰椎的“中立位”,这个姿势能让腰椎间盘压力减 28%。
2. 长距离分段 “松腰”:每 5 公里给腰 “上润滑油”
跑长距离时,每 5 公里中间进行30秒步行,能放松竖脊肌,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僵硬,就像给腰部“活络筋骨”,这也是美国知名教练Jeff的跑走跑精髓。
第三步:跑后 + 日常 “回血”,给腰 “休养生息” 的机会
腰部的恢复,比训练本身更重要。这 3 个习惯看似简单,坚持下来效果显著。
1. 泡沫轴放松 “腰侧肌”:缓解 80% 的酸胀
很多人跑完腰痛,其实是腰方肌(腰两侧的肌肉)紧张。侧躺用泡沫轴滚动腰方肌,1 分钟 / 侧,能快速放松紧张的肌肉(注意别直接滚腰椎,那里没肌肉保护,容易受伤)。
2. 每天 10 分钟 “靠墙站”:给脊柱 “复位”
后背贴墙,脚跟离墙10厘米,让后脑勺、肩胛骨、臀部三点贴墙。这个动作能纠正久坐导致的“腰肌劳损”,坚持1个月,跑步时躯干会稳很多。
3. 睡对床垫:别纠结 “硬还是软”
平躺时,手能从腰下轻松塞进(不悬空、不陷进去)就是合适的。推荐硬度 60-70的床垫 —— 既能支撑腰部,又能让肌肉放松,就像给脊柱 “找了个合适的枕头”。

如果已经有腰痛,别慌着练平板支撑、卷腹(这些动作可能加重压力)。科学的康复要分 3 步:先放松紧张肌肉,再激活核心深层,最后强化臀肌 “助攻”。
在不增加腰椎压力下的进行一些核心稳定性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进行一些姿态控制训练,重点是强化核心深层腹横肌和多裂肌,这些肌肉看不见摸不着,比较难体会动作,主要通过静力性训练和一些幅度小但强调精细控制的动作来实现。同时,在做这样的练习时,还需要特别强化意念作用,这样才能除了训练肌肉,也训练神经控制的目的。

1. 腰痛的拉伸放松法
腰部放松



臀部放松


大腿后群放松

髋部放松
小腿放松
.jpg)
2. 腰痛的网球放松法
腰部放松:将网球放置于腰部,缓慢滚揉,如果感觉某个点特别疼痛,可在痛点处做持续按压15-20秒
臀肌放松:腰痛不能仅仅只放松腰部,整个核心区域包括臀肌都需要放松,同样缓慢滚揉,如果感觉某个点特别疼痛,可在痛点处做持续按压15-20秒
髋部放松:将网球放置于屈髋肌下方,屈髋肌紧张容易导致腰椎前凸加大,所引发的腰痛称为下交叉综合征
髋外侧阔筋膜张肌放松:将网球放置于髋外侧阔筋膜张肌处,缓慢持续滚揉
小腿放松:根据筋膜理论,整个身体后侧链的放松有助于减轻腰痛
足底放松:足底肌肉放松也有助于缓解腰痛,实际效果不错
Tips:每个部位放松45秒左右,完成2-3组,在滚揉时,如有痛点,我们可以理解为肌肉打结处,此时可做持续按压15-20秒;
1、腹横肌激活训练:
仰卧,屈髋屈膝,腹横肌用力,骨盆后倾,感受将肚脐和腰部之间收紧的感觉,将腰部贴于地面。既可以腹横肌持续收缩完成静力性动作,也可收缩放松交替进行完成动力性运动。
静力性收缩维持15-20秒,动作性动作重复12-16次。该动作是一个经典的腹横肌激活动作,刚开始较难掌握,或者无法感知那里用力,你可以将手放置在腰部,感受腰部压手的感觉。
2、腹横肌激活训练之手交替举放:该动作是上述腹横肌激活训练的进阶练习,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情况下,手交替举放完成类似摆臂动作。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当手开始举放时,腰部拱起。该训练可以理解为是在脊柱保持稳定情况下模拟跑步的上肢动作,也即当上肢运动时,脊柱保持完全稳定状态。重复12-16次,完成2组。该动作的核心要领是在当手举放时,腰椎避免拱起;
3、腹横肌激活训练之腿交替举放:该动作与手举放动作类似,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基础上,腿交替举放,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当腿开始举放时,腰部拱起。该训练可以理解为是在脊柱保持稳定情况下模拟跑步的下肢动作,也即当下肢运动时,脊柱保持完全稳定状态。重复12-16次,完成2组;
4、腹横肌激活训练之对侧手脚交替举放:该动作与单纯只是举放手或脚,难度更加提高。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基础上,对侧的上肢和下肢交替举放。该训练更加结合跑步专项动作中的对侧肢体交替摆动,重复12-16次,完成2组;
5、腹横肌激活训练之同侧手脚举放:该动作是该系列动作中难度最高的,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基础上完成动作。同侧手脚同时举放时,容易出现躯干偏转,这时整个躯干要更加用力收紧,才能保持稳定,这样就能充分激活核心深层肌肉。重复12-16次,完成2组;
6、多裂肌腹横肌训练之猫和骆驼式:采用手膝跪位,充分塌腰,骨盆前倾,呈现骆驼双峰特征,然后腹横肌用力,将腰部充分拱起,骨盆后倾,呈现发怒的猫的特征,这个练习跑友可以理解为胸腰椎灵活性训练,也可以体会胸腰椎微小的节段运动,激活多裂肌和腹横肌。
第三阶段:练臀肌 “减负”,让腰少干活
臀肌是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可以起到保护腰部,减轻腰部负荷的作用,同时臀部外侧的臀中肌,下可以控制膝关节稳定,上可以控制骨盆稳定,骨盆稳定了,其上方的腰椎才能稳定。
臀桥:完成12-16个,2组
二郎腿臀桥:完成12-16个,2组
单腿臀桥:完成12-16个,2组
臀桥接提膝:
这是一个结合跑步专项动作的核心训练
完成12-16个,2组
侧卧直腿上摆:完成12个,2组
侧卧贝壳式摆:完成12个,2组
侧桥:完成12个,2组
侧桥腿外展:完成12个,2组
半蹲腿外展:完成12个,2组
四、小结
腰部的健康,决定你能跑多远。它不像膝盖痛那么 “显眼”,却像个 “沉默的哨兵”—— 平时忽略它,某天可能突然 “罢工”。
与其等痛了才补救,不如从今天起:跑前激活核心,跑中稳住姿势,跑完好好放松并进行核心稳定与力量训练。毕竟,能无伤跑到老,才是跑者最酷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