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可以  哪些  选择  百度  使用  page  音视频    搜索引擎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青春之名”汇聚多元声音

   日期:2025-08-05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news/1261.html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樊雪婧 实习生 刘羽翀  “讨论方案时,留学生很直接,说‘设计有问题’;中国同学习惯说‘还需要完善’。刚开始

  本报记者 樊雪婧 实习生 刘羽翀

  “讨论方案时,留学生很直接,说‘设计有问题’;中国同学习惯说‘还需要完善’。刚开始,我以为中国同学很满意,后来才明白,这是委婉提建议。我慢慢发现,直接建议帮我们少走弯路,委婉提醒让讨论更温和,文化差异没有成为障碍,反而成为我们创新合作的起点。”7月24日,郑州大学校园里,以“青春上合·豫见未来——青年力量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青年沙龙正在举行,郑州大学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王宁的分享让现场嘉宾都笑了起来。

  青年是最具创造力和表达力的群体,而媒体智库则是推动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

  “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互相理解需要时间,文明互鉴也需要时间,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和平的愿景。”巴基斯坦互联新闻社编辑穆罕默德·扎米尔·阿萨迪认为,讲好国家的故事,要注意到差异,更要进一步解读差异,这样才能真正求同存异。

  “当有不同的想法时,要从互相尊重开始,从共同点出发去讲好故事。”斯里兰卡锡兰联合报业集团首席运营官恰马拉·贾纳拉贾·佩里斯认为,数字化媒体快速发展,我们将拥有更好的经验、创新的想法,即便面对很多挑战,依然可以通过非常好的智库资源来赋能青年。

  “文明互鉴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认为,智慧的碰撞能够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茜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恰似源头活水,让思想保持活力。因而要更新观念,拥抱差异,积极融入多元开放的时代。

  正如“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各国青年正架起沟通的桥梁,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1261.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