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可以  企业  使用  page  音视频  选择  搜索引擎  哪些  百度  个数 

夜间光线成健康隐患,新研究揭示年轻人糖尿病高发诱因

   日期:2025-08-06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news/1613.html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7月30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悉,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孙莹教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7月30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悉,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孙莹教授团队在英国《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杂志发表的研究,首次通过真实环境监测,揭示卧室夜间光照与青年血糖代谢异常的关联。

图片孙莹教授团队在《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受访者供图

研究发现,看似平常的“夜间光线暴露”,可能是导致我国青年发病率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项历时3年的研究对256名18~22岁的大学生进行了系统调查。相比中老年人,青年人面临更多风险叠加:青年群体本身的生理敏感性高,加上熬夜学习或加班、睡前使用手机、城市夜生活等因素,夜光污染暴露程度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夜间光照会刺激食欲(尤其是渴望高糖食物),形成“熬夜-吃夜宵-代谢紊乱”恶性循环,进一步增加光污染导致的糖尿病、肥胖等代谢风险。

夜间光污染是如何诱发糖尿病的?孙莹解释道,夜间过量的人造光(尤其是蓝光)会通过多条路径干扰代谢:夜光污染可抑制松果体(对蓝光最敏感)分泌褪黑素,打乱昼夜节律,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升高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加剧胰岛素抵抗;诱发肠道微生物组成紊乱(如厚壁菌/拟杆菌比例失衡),导致低度炎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进一步损害糖代谢。

“夜间光污染的危害具有潜伏性和全身性特征,是典型的现代环境健康杀手。”孙莹强调,除了干扰糖代谢、增加糖尿病风险之外,研究已证实夜间光污染可强力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失眠、睡眠质量下降,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并扰乱昼夜节律,进一步升高血压、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关注儿童夜间光污染对青春期性发育提前(性早熟)的危害。

图片调整进食时间可缓解光照危害。受访者供图

青年人如何减少夜间光污染的代谢危害?孙莹建议,可通过睡前关闭所有光源、卧室使用遮光窗帘等方式,优化睡眠环境,睡前1小时要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同时,调整进食时间可有效缓解光照危害,即早餐不晚于9:00,晚餐不晚于19:00,保证在8~12小时内完成全天进餐,睡前5小时结束进食。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1613.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