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居民价格上涨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
比较值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在西安,房地产对拉动作用较以往有所减弱;另一点则是,西安的房地产投资,依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纵观全国,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5.3%的同比增速,第二季度增幅为5.2%,略低于第一季度的5.4%,但仍保持在5%左右目标上。
陕西省整体上半年GDP增速同样为5.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6358.16亿元。
西安作为区域龙头,无论在省域经济格局中,或在全国经济体系中,表现都算得上亮眼。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6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699.6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539.90亿元,增长5.2%。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86.29亿元,同比增长6.7%。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新能源车、家电、通讯器材等更新类消费表现抢眼,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暴涨79.7%,智能家电增长超过36%,新兴消费引领转型升级。
房地产方面,尽管面临市场调整压力,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增长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就陕西省来看,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领域稳定恢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9%;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房地产已由拉动型过渡为结构调整型,在经济增长中的位置权重减弱。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上半年,楼市核心关键词可以由:“政策发力、土拍回暖、新房下行、二手活跃”来简单总结。
| 政策
6月19日新政,是上半年政策中的关键节点,文件提出“五大方面、十二项措施”,涵盖土地供给、金融支持、品质住宅、市场流通、企业发展等多个层面,堪称西安近年来最具系统性和执行力度的楼市文件。

同时,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从7月起上调,释放了一批更强“首置动力”。
教育政策中,则有高新区先行示范,“购房即入学”“差异限售”成亮点。
通过《实施意见》提出“购房合同即落户入学”,彻底打通教育资源壁垒;同时探索“价格优惠与限售年限挂钩”,形成“以价换市”的阳光化操作机制。
| 土地
上半年已统计数据中,共计出让40宗住宅地,总建面360.6 万㎡;成交29宗,建面251.6 万㎡。平均成交楼面价7413 元/㎡,同比上涨23.6%
西安成交宅地2236亩,诞生8宗“万元地”。其中曲江最高为13935 元/㎡;港务区多宗地破万,如绿城两宗分别11707元/㎡、10111元/㎡。
最受关注的地块无疑是绿城在港务区奥体中心周边斩获地块GW1-22-17,最高楼面价达11707元/㎡,刷新片区纪录。
得益于教育、交通、景观的三重优势,港务区成为房企争抢的主战场,今年绝大多数溢价成交地块,都出自港务。
房企拿地信心恢复,改善产品布局成主流,邦泰半年连下五城,绿城、华润、中粮等品牌房企加速布局西安,并且多以主打“第四代住宅”“改善大平层”“名校物业”等标签,适应当下市场对品质的需求升级。
| 新房
上半年,西安新房市场价格持续走低,6月已实现连续10个月环比下跌,堪称近年来最长的下行周期。

截至6月,新房价格已连续10个月环比下降,累计同比降幅达约3.7%。
尤其是主力成交面积段在90‑144㎡之间,其价格跌幅明显高于144㎡以上大户型和90㎡以下小户型,而144㎡以上产品尽管降幅相对较小,但去化周期多已超过18个月,此类高端货值残存价格弹性不强。
面对价格压力,多数项目选择“明降+暗补”,如精装升级、车位赠送、首付分期等促销方式,形成事实上的“价跌量稳”。
然而,住宅品质升级标准的出台在部分项目中已开始试行,符合新规楼盘,在未来可能更有溢价优势。
| 二手
二手市场呈现出与新房截然不同的态势,价格持续下行的同时,成交却明显回暖,表现为价跌量升。
此外,价格下行压力持续,但满五、低税费房源仍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
并且90-120㎡成为成交主力面积段,也暗示了刚需换房需求正在逐步激活。
与此同时,通过卖旧买新、个税退税、家装焕新补贴、简化过户流程等政策刺激,一定程度上推动二手活跃度回升,并对新房形成潜在需求支撑。
总体来说,上半年的GDP数据,显示出房地产市场拐点尚未显现,但已显示出修复迹象。
而长期来看,GDP的稳中有进,可以为人口、就业等提供稳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楼市的中长期需求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