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不会爱上白宫的保洁,没人说得准。但是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在美国爆火,却已经被证明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因为,这个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么一部短剧。
假新闻的背后,是一种对于“赢”的扭曲渴望。今时今日,“赢学”叙事在世界范围的抬头有目共睹。国内互联网舆论场上,也不乏“赢学”拥趸。拆解这条假新闻,不难参透其中的“赢学”逻辑:国产短剧海外大卖,证明中国文化产品征服全球市场,是为第一重“赢”;《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拿美国总统开涮,美国观众边骂还边付钱,这种优越感则是第二重“赢”。
可笑的是,这种满篇“赢了又赢”的小作文,却恰恰透着不自信乃至自卑,似乎只有贴上“欧美爆款”乃至“美国总统背书”的标签才能佐证“赢”的含金量。
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每一次胜利值得、也需要我们称颂和传扬。但是虚构出来的胜利,终究不过是可悲的精神胜利法,同时更是有害的精神毒品。出于对速胜的不切实际幻想而沉溺于这种精神毒品,是极其危险的。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则假新闻乍看之下却还有那么一点“真”呢?
首先,中国短剧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赢”,的确战绩可查。截至目前,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调研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就有40多款微短剧应用进入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内购收入达1.7亿美元。
作为这则假新闻的主角,北美市场也的确是短剧消费大户,贡献了海外短剧应用购买收入的60%。枫叶互动旗下的ReelShort,号称短剧第一出海平台,在2024年登上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娱乐榜榜首,单月流水突破600万美元;在亚洲,国产短剧则主要活跃于东南亚和日本市场。上海嘉书旗下的TOPShort曾登上日本应用商店畅销榜前列,排名一度超越流媒体巨头Netflix。
其次,持续高歌猛进的国产短剧时至今日仍未能完全撕下“又爽又癫”的标签。当横店变成“竖店”,当长三角城市争相布局短剧赛道,打脸、虐渣、霸总、宠妻却始终是短剧热门榜单上的亘古不变的题材。推而论之,既然国产短剧里50岁的保姆可以嫁豪门,那么当短剧在出海到北美市场之后,让美国总统恋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似乎也就变得合理了起来。
而在这则虚构的新闻里,美国观众“边骂边付钱”更是隔空实现了某种奇异的共情:就在我们吐槽“国产短剧已经疯了”的时候,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2.4%,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用户规模。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是假的,国产短剧在海外市场的“赢”却是真的。不过,我们始终希望国产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不仅能“赢”,还能“赢”得漂亮,同时也应意识到,持续的“赢”可能未必如想象中轻松。海外市场的竞争如今正日趋白热化,除了“内斗”,还要应付新近下场的国外同行,部分短剧出海平台已经逐步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局。
而当假新闻鼓吹“赢了又赢”时,真实的产业前线正面临针对目标市场的本土化创作能力不足、工业化标准缺失、版权保护机制薄弱等多重攻坚战。在短剧出海路上,这些挑战或许比虚构的《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更需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