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静)2025年6月23日,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北寺塔社区联合区人社、社区教育中心、残协、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网格员、退役军人志愿者、帮办代队伍、青年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培训会,每一份坚持,都让环保的种子真正落地生根。
会场中时而响起会心的笑声,时而响起讨论声,小小空间里汇聚着居民们对绿色家园的热忱参与。在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叶润东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垃圾分类那些看似琐碎实则关键的操作细节,如“绣花针”般细细穿行于日常生活的经纬之中。小叶一面展示着清晰的图文,一面指着实物样品强调:“厨余垃圾中绝不能混入塑料袋、纸巾等杂质,一个袋子放错了,整桶辛苦就白费了。”他拿起一个常见的塑料酸奶瓶:“像这种喝完的容器,一定要冲洗干净再投进可回收桶,否则污染了其它纸箱、塑料,整个回收链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这些细致入微的“规矩”立刻激起了共鸣。坐在前排的李师傅频频点头:“有的居民图省事,随手一丢的酸奶盒,居然有这么大坏处!以后可不敢马虎了。”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细致之处,恰是分类成败的关键。
有新来的督导员小张问道:“过期药品到底算啥?有人说有毒是有害,有人说包装是可回收,我家里攒了一小盒,不知道怎么处理呢!她的疑问激起一片呼应,大家纷纷点头附和。小叶立即拿出实物,细细拆解说明:药片本身属于有害垃圾,而清洁干燥的药盒、说明书则归属可回收物。
大家不仅提出难题,还带来了智慧的金点子。退役军人志愿者娄师傅站起身,脸上带着几分自豪:“我家厨房小,放不下四个桶。我就用旧油桶改装,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挂墙上,一点儿不占地!”他双手比划着改造后挂桶的位置,引来一片赞许的目光。负责人当场记下这一妙招,准备作为经验推广。
另一位残疾人刘阿姨则提出:“能不能在桶边贴更醒目的图示?眼神不好,图示清楚才不会扔错。”她的建议直指实际痛点。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认真记下,并回应道:“我们一定尽快优化标识,让提示看得见、看得懂。”
大家这些朴素的经验与需求,在会场激荡回响,最终汇入社区治理的实践蓝图。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郑重承诺:将采纳居民建议,优化投放点图文指引,使其更加清晰醒目。
垃圾分类之难,恰在于它要求居民们日复一日于细微处用心用力,是真正考验耐心的“绣花功夫”。北寺塔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其意义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居民智慧与公共责任的一次有力握手。那些源自日常生活的金点子,终将一针一线绣出社区家园崭新的绿色图景。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6/09095551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6/09095516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