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可以  企业  哪些  选择  使用  page  音视频  百度  搜索引擎   

戒不掉手机,上不了藤校?我在北美高中看到另一种可能

   日期:2025-08-07     作者:xfag3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news/1698.html
核心提示:大家好,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54篇文章。上个月,在加拿大读大学的女儿放暑假回北京。朋友为她接风时,一桌四五个孩子都低
大家好,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54篇文章。

上个月,在加拿大读大学的女儿放暑假回北京。朋友为她接风时,一桌四五个孩子都低着头刷手机,只有她把手机放在旁边,一边吃饭一边和大家聊天。

朋友们好奇地问:「你怎么能忍住不看手机?太自律了吧?」  

四年前,我送她进了一所能「敞开用手机」的加拿大高中。当时心里满是忐忑:这么宽松的环境,会不会让孩子染上网瘾?

这四年,我盯着学校的课堂管理、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有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一点点记下了观察到的一切。

图片

图片
探校:课堂上能用手机的真相

女儿刚入学时,常跟我描述课堂的场景:左手放手机,右手放电脑,老师让打开的不是课本,而是这些电子设备。有时候,老师还会和学生一起用手机做互动,或是刷社交媒体。

她说这话时眼里带着兴奋,觉得这样的课堂自由又轻松。  

听完她的描述,我既惊讶又担心。来加拿大前就听说这里高中对手机很宽松,却没料到会到师生「共用」的程度。  

我联合了几位同样焦虑的家长,约了校长探校。我们想弄明白:课堂上这么「自由」地用手机,学校真的不担心吗?  

接待我们的是副校长Grace。她没直接回答,先给我们看了几段课堂视频:里面有老师和学生用手机传课件、记笔记的画面,也有一起用手机软件做互动练习的场景。  

图片
图源pexels

看着视频,我慢慢理清了课堂必须用手机的两个原因。  

一是加拿大高中几乎没有纸质课本。老师的课件、课堂笔记全靠手机或电脑上的APP、邮件传递,作业也得通过邮件提交,纸质作业少得可怜。

「不是我们刻意不用课本,」Grace解释,「课程内容更新太快,课本根本跟不上,手机查资料反而是最及时的。」  

二是手机早已融入教学环节。比如计算机课的游戏设计、数学课的做题打卡,都需要用手机软件完成,这是教学的一部分,缺了手机就没法进行。

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能随便玩手机。

Grace补充道,手机能不能用,决定权在老师。多数老师讲课的时候,会明确要求「收起手机」。如果学生违反,老师有权警告、没收,甚至让学生停课——学校完全支持老师的管理。 

图片
作者供图

至于我们最担心的「影响成绩」,她给了一组数据。

九年级到十二年级,95%以上的学生带手机上学,电脑更是100%普及,但近五年学生平均成绩一直在上升,学校排名也冲进了全省前十。全校1600名学生中,确诊网络成瘾症(IAD)的只有12人。  

这些数据让校方觉得,现在的管理方式是合适的。  

图片
戒断成瘾教室:给自控力搭个「缓冲带」  

最近有项调查显示,加拿大80%的中小学生表示「离开手机会感到焦虑」。我家女儿就是如此。  

她每天收到的信息多到惊人:老师和学校的邮件至少20封,同学聊作业的消息最多时一天上千条,社交媒体上和朋友的互动也得几百句。

「早上一睁眼就得看手机,」她跟我说,「不然会错过小组作业的邀约,或是学校俱乐部的通知。手机是我学习和生活的刚需,不用就像断了联系。」  

为了不依赖手机,女儿去过学校的「戒断成瘾教室」。她称之为「轻戒断」,是没上瘾前的预防。  

图片
作者供图

我去参观过那间教室。它和普通教室没太大差别,只在门口放着一排带锁的柜子,学生可以把手机锁在里面。100平米的教室里,有四五十个学生:有的盘腿冥想,有的戴着耳机听音乐,没人碰手机。  

女儿每天中午吃过饭,会去那里待一小时,闭着眼听音乐。坚持一个月后,她明显感觉「手机瘾」淡了:就算两小时不看手机,心里也没那么痒了。  

教室的发起人是女儿的心理学老师Bob。

他告诉我,这不是医学上的治疗室,更像一个「自我控制力疗愈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调节方式,比如音乐、冥想,老师也会教他们识别「想刷手机的冲动」。

来这里的大多不是真的网瘾患者,而是意识到自己有上瘾倾向的学生——这是他们的一种自救。  

图片
作者供图

图片
不限制了,反倒不惦记了 
 
女儿来加拿大读高中的第二年,我彻底不再管她用手机了。不是放弃,而是她和手机的关系真的变了:从依赖变成了「手机为她服务」。  

她自己总结了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学校的「不限制」,让她对手机没了执念。  

在国内上学时,学校禁止用手机、上网,她上课总惦记着手机里的游戏,盼着下课能玩一会儿。

刚到加拿大的第一年,她也曾在物理课上偷偷玩游戏,被老师发现后,她坦白「太想玩,没忍住」。

没想到老师没处罚她,反而说:「那你可以在我讲课前玩五分钟,玩够了再上课。」  

图片
作者供图

不到两周,她就不在课上玩游戏了。

不是不喜欢玩了,而是孩子觉得对不起老师的宽容。而且玩多了真的会腻,就像天天吃山珍海味,总会有够的那天。 

第二个原因是她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了规律的学习管理。  

高中后,指导老师告诉她:「每个高中生都该有学习和生活计划,能少走很多弯路」。女儿照着建议,把课程、作业、娱乐时间都写进了计划表。  
执行后她发现,自己不仅能按时完成学业,还有了大把时间发展兴趣。

以前在国内,作业总做不完,没机会碰喜欢的乐器。现在每天能练三小时音乐,手机就放在旁边,却很少想起看。专注做热爱的事时,手机消息没那么诱人了。

她说,「习惯成了自然,就不惦记手机了。」  

图片
作者供图

图片
用手机的时间,和成绩真的成反比吗?

女儿读十二年级(高三)时,参加了学校所在教育局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教育局选出的、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  

家长会时,教育局的Amanda老师分享了结果,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惊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分数,居然没成正比。  

这次调查选了近100名平均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多数是班上的第一名。他们每天用手机3到4小时,一大半时间在玩游戏、看娱乐视频或刷社交媒体。  

这些学生中,只有11%的父母会限制使用时间或「没收」手机;其余89%的家长,都只用「提醒」而不「限制」。  

Amanda提到一位叫Sam的爸爸的观点:让孩子用手机,毕竟如果在学校出事,还是能联系得上;但会控制手机流量,流量不够,娱乐和游戏就难进行。

图片
图源pexels

与其天天念叨影响亲子关系,不如用技术手段控时间。 

至于「手机会不会让孩子变笨」,74%的尖子生认为「不会」。

他们觉得,手机上的社交和信息能帮到学习,知识类网站有很多好方法;玩游戏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能社交、减压,有时比户外运动还管用。  

有15%的学生认为,手机成瘾可能让人变笨。比如做题时第一时间找ChatGPT要答案,久了就不爱动脑。但他们一致觉得,手机使用没影响自己的考试分数。  

调查最后,Amanda说:当被问到「是否支持学校全面禁止手机」时,学生几乎全投了反对。

他们用从小学到中学的好成绩证明,手机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 

图片
深度总结:

四年观察下来,这所加拿大高中的手机管理逻辑,其实藏着对“成瘾”“自控”的深层理解。


在手机成瘾的世界里,我女儿算是个特例。大量的数据表示,手机使用的副作用已经开始 “侵蚀” 到了学校。注意力分散、拖延症加剧、社交能力退化,这些问题在不少学校都有显现。


而放眼北美,顶级美高对手机的态度其实和这所加拿大高中有相似之处,却又各有侧重。


比如 Phillips Exeter Academy这样的顶尖寄宿高中,虽然允许学生带手机,但明确规定「课堂、晚自习、集体活动时必须关闭或上交」,宿舍走廊里还设有专门的「手机存放站」,鼓励学生在休息时间远离屏幕。


图片

图源pexels


而另外一些美高则更强调「自主管理」,比如给学生开设数字素养课,教他们如何规划屏幕时间、识别信息过载的信号,甚至会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手机使用公约。


这些学校的共同点是:不搞「一刀切」禁止,而是通过规则建立边界,用教育培养自控力。因为他们深知,未来的藤校申请者不仅要成绩优异,更要具备管理数字工具的能力。


这恰恰回应了许多低龄留学父母的焦虑:花了巨大精力送孩子出国,目标是冲击藤校这样的顶尖学府,如何不让手机这样的小事毁掉前程?


其实核心不在禁止手机,而在建立一套让手机「服务于目标」的逻辑。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工具,不是主宰」。


图片

图源pexels


藤校需要的是能自主规划、高效执行的学生,而不是被手机牵着走的「被动使用者」。


其次,家庭和学校要形成「规则共识」。学校有课堂手机禁令,家里就可以约定「写作业时手机放客厅」;学校有戒断教室,家里就可以设置「无屏幕晚餐时间」。


规则不用多,但要清晰、一致,更要给孩子试错空间。


最后,用「目标感」对抗「成瘾性」。藤校申请看重的不仅是分数,还有独特的兴趣和持续的投入。当孩子有热爱的事,比如我女儿的音乐,或是其他孩子的科研、运动、艺术,他们自然会在专注中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因为比起刷短视频的即时快感,完成一个项目、突破一个瓶颈带来的成就感,才是更持久的驱动力。


说到底,手机从来不是藤校之路上的洪水猛兽,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孩子在数字时代学会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奴役。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1698.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