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k0ix9

http://baitong.kub2b.com/comk0ix9/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总统爱上做保洁的我”翻车,尴尬了谁?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一场虚假信息狂欢,暴露了流量绑架内容生产的恶性循环,公众理性缺失与平台责任缺位。强化政府监管、平台自律、公众觉醒的多元治理体系刻不容缓。

图片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近日,多家新闻网站和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则消息,称 “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在海外火了,美国观众边骂边付费追剧,该剧在三个月内狂收1.5亿美元。”​

  然而,就在这条新闻刷屏全网,众多网站和网民沉醉于国产短剧“出圈”的喜悦中时,辟谣信息传来:《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并不存在,美国所有社交媒体平台及短剧平台均无法检索到该剧,网传片段均为 AI 合成,网传的出品公司和演员也均已声明与此无关。另一部一度被宣称在美国火爆的短剧《与特朗普离婚后,我分到了半个美国》,同样是子虚乌有。​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孰真孰假还需进一步验证。但在网上搜索后就会发现,关于这部短剧,全网除了剧名和 “三个月狂收1.5 亿美元”的说法外,再无其他任何信息。在主流影视数据库(如 IMDb、豆瓣)、新闻媒体(如 BBC、CNN、《纽约时报》)及官方影视平台(如 Netflix、Hulu)中,也均未检索到相关标题或内容的短剧。类似的标题仅以段子或图片的形式,出现在小红书、Twitter、TikTok 等自媒体平台,且通常搭配 AI 生成的剧照,这些都属于网友创作,并无真实剧集作为支撑。​

  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假新闻骗了。同时,大家也在反思这场子虚乌有的“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短剧风波,为何能掀起传播狂潮。其实,这一看似滑稽的现象背后,实则暴露出信息时代群体心理与传播生态的深层问题。首先,流量至上的传播机制加剧了信息失真。部分媒体为博眼球不惜夸大甚至造假,利用“特朗普”这一极具争议性的政治符号,结合“白宫保洁”的极端反差设定,精准击中大众对政治人物的窥探欲。​

  与此同时,公众的猎奇心理成为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媒介素养的缺失也暴露了公众认知的短板。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在网络中滋长的猎奇心,为“总统爱保洁”这一荒诞设定推波助澜,导致公众的理性判断在猎奇冲动中逐渐消解。而网民将“中国短剧出海”的自豪感,错误地投射到未经核实的虚构内容上,这反映出公众信息甄别能力的系统性不足。看到即相信、听见即认同的集体无意识,实质上是公众理性思考能力在信息洪流中的退化。​

  如果只把责任归咎于造假传假者和“看客”,也是有失公允的。近年来,短剧行业为维持热度,刻意打造差异化、标签化内容,将猎奇作为核心卖点,这种为流量牺牲真实性的创作取向,不仅污染了网络空间,更消解了内容生产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全民“娱乐至上”观念的关键推手。如今,这场虚假信息引发的狂欢,暴露了流量绑架内容生产的恶性循环,以及公众理性缺失与平台责任缺位的问题。因此,构建强化政府监管、平台自律、公众觉醒的多元治理体系已刻不容缓。​

  在信息时代,守护真相需要每个参与者筑牢理性防线。这样的闹剧不应再出现,公众也需保持理性,不要成为流量的“帮忙者”与“帮闲者”。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