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可以  北京  选择  服务  上海  怎么  使用 

原创特普会——没停火、没协议、没联合声明,连记者提问环节都省了

   日期:2025-08-24     移动:http://mob.kub2b.com/quote/1970.html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谈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结果却显得异常平淡——没有达成停火协议,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甚至连记者提问环节都被省略掉了。特朗普在会后表示会谈“有进展”,普京则强调“要翻篇”,但这场备受关注的峰会结束得比预期还要安静,也显得异常微妙。表面上看似没有任何协议达成,实则背后暗藏着两国之间复杂的大国博弈。

一、表面“没谈拢”,实则各自获益

普京在此次会谈中追求的目标是“存在感”。作为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犯,他仍不顾风险赴会,踏上红毯、乘专车,成功撕开了西方对他的三年外交围堵。会后,普京特别感谢特朗普的“美好祝愿”,并表示美俄之间的“商业潜力巨大”。表面上是客气的外交辞令,实际上他是以经济合作为诱饵,试图推动美国放松对俄的制裁。他所说的“为乌克兰和平铺路”听起来宏大,但实际要求是“消除根本原因”——翻译成通俗话就是:乌克兰得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属于俄罗斯,并永远不再考虑加入北约。

而特朗普的目标则是“塑造形象”。他在会后多次强调会谈富有“成效”,但关键的“领土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事实上,特朗普在搭乘空军一号前往阿拉斯加时已经表露底牌:“领土问题由乌克兰自己决定……我并不是来替他们谈判的。”简言之,特朗普的算盘是通过这场谈判展示自己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形象,争取诺贝尔和平奖,但他也怕被指责“出卖乌克兰”,于是将这个难题抛给泽连斯基——既能获得功劳,又能将失败归咎于乌克兰的不配合。

“没有协议”反倒成了双方的一种默契。俄方早早放风“不签任何文件”,美方也并没有寄希望于一次谈判就能达成实质性协议。双方心照不宣:普京想要固化已有的战场成果,特朗普则希望借此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真正签订协议可能会刺激欧洲反应过激,乌克兰也会强烈反对,因此不如保持“下次再谈”的模糊空间。

二、细节中的暗流:信任脆弱,计算深沉

会谈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揭示了两国之间脆弱的信任。原定的一对一会谈,临时改成了“三对三”的格局。特朗普口口声声表示与普京私交甚好,但在涉及领土和安全问题时却显得小心翼翼,非要让国务卿作为“见证人”。这不仅暴露了特朗普对美国鹰派的顾虑,也暴露了美俄之间互信的薄弱——彼此之间的信任,连纸张都不如。

会议中的细节也充满象征意义:红毯两侧摆放着美国的F-22隐形战机,天空中飞过B-2隐形轰炸机。美国媒体对这种安排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武力威慑”,也有人觉得这是对普京的“高规格礼遇”。事实上,两者兼而有之——这种阵仗既是为了向美国国内展示强硬姿态,也是为了给普京足够的面子。

在经济方面的较量同样暗藏玄机。普京刚离开美国,俄驻美大使就放话称“已准备好恢复航班的文件”。俄方已经算计好,如果解除制裁,将为美俄企业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商业机会,特别是涉及北极能源项目。这也是美国石油巨头们梦寐以求的合作项目。特朗普虽未明言,但心中早已有数——这可能是他2026年中期选举时的潜在资金来源。

三、受害者不仅是乌克兰,欧洲也隐忧重重

泽连斯基的“噩梦剧本”在当天上演——即使会谈进行时,俄罗斯的导弹依旧在摧毁乌克兰的城市。更令人心碎的是,特朗普在会后明确表示要“立刻与泽连斯基通报”会谈结果——通报什么呢?是告诉他没有达成协议,还是告诉他俄罗斯方面的要求是乌克兰必须接受?普京的盟友卢卡申科早已预言,特朗普将迫使泽连斯基认清现实,这对俄罗斯有利。

与此同时,欧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会谈前夕,法国、德国、英国等欧盟国家的领导人通过视频紧急呼吁特朗普“不要抛弃乌克兰”。然而,特朗普与普京的谈话却如火如荼,欧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办法。德国《明镜周刊》直言不讳:“如果美国真的与俄罗斯达成默契,承认俄占乌东,那么下一个被牺牲的会是波兰吗?”

美欧之间的裂痕愈加明显。特朗普越是赞扬普京是“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欧洲就越是怀疑美国可能会为了换取和平而牺牲他们的利益;他越强调“北约有最终决定权”,越像是在提前为协议失败埋下伏笔,将责任推给欧洲不配合。

四、“无协议”背后的死结:领土、核威慑与大国心魔

领土问题成了谈判中的一根“钢索”。俄方的宪法明确写着克里米亚和四个州是俄罗斯领土,而乌克兰的宪法则明确坚守“一寸不让”的立场。普京要求西方承认现实,而泽连斯基则要求恢复乌克兰的完整领土——两者陷入了无法调和的死胡同,特朗普根本不敢介入其中。

核威慑也是此次会谈中的重要议题。会谈前一个月,俄罗斯升级了“死亡之手”核反击系统,美国则在内华达州试射了战术核弹。普京带着核武器的筹码出席,而特朗普心里清楚,俄罗斯一旦走到绝境,可能会将谈判桌掀翻。因此,即使没有达成协议,他也得称此次会谈“富有成效”,以核威慑为台阶,使双方都能找到退路。

此外,特朗普国内的政治压力也让他无法轻易妥协。民主党急于抓住“通俄门2.0”的机会,共和党内的鹰派则对特朗普“软弱对俄”表示不满。为了安抚这些不同的力量,特朗普公开表示“失败的风险有25%”,并威胁进行“二级制裁”,这一切都是为了安抚国内的鹰派,同时也向普京施加压力。

五、真正的输家:小国的命运被大国的抉择左右

当特朗普宣称“我不是来替乌克兰谈判的”,当普京要求“消除根本原因”时,夹在两大国之间的国家早已听懂了弦外之音:和平或许可以谈,但规则必须由大国制定。

白俄罗斯反对派揭露了“1300名囚犯包括政治犯”的消息,担心特朗普为了“捞人”而默许卢卡申科的镇压行为;摩尔多瓦则紧张地注视着亲俄的德左地区,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即使是印度,也未能幸免——为了逼迫俄罗斯妥协,特朗普突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加征25%的关税,莫迪直言“这是不公平的”。

这场“无协议”的峰会无声地提醒世界:所谓的和平进程,实际上不过是大国之间的权力交易,而交易的筹码,正是那些“小国的主权”。

结语:和平尚未到来,世界已悄然发生变化

阿拉斯加的会谈,如同一场盛大的烟火,虽然没有爆发,却照亮了未来的四条可能路线:美国与俄罗斯的“冷交易”,欧洲被迫独立防务,全球阵营的固化,以及战争的长期化。无论如何,这场看似没有结果的会谈,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新的权力博弈的开端。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1970.html     企库往网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