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怎么  选择  可以  服务  上海  北京  page 

迷茫青年徐克,是如何选择大学志愿的?

   日期:2025-08-08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quote/1624.html

有关徐克,第一个问题是他究竟是哪国人?

首先,他于1950年2月15日出生在越南西贡市(胡志明市),父母都是华人,祖籍广东省汕尾海丰。后来,在他16岁时,也即1966年,全家移居香港,正式成为香港居民。

图片

所以,有人认为徐克是越南人。只能说,早年的确是。但后来回归祖国,属于归侨。对于归侨,当然属于中国人。

国内存在大量的归侨,像孙中山,年轻时长期生活在夏威夷檀香山,为了学习方便及躲避清廷追杀还加入了美国籍。但后来回到祖国,属于归侨,依旧是中国人。中国的开国将领中,也有8位归国华侨,包括开国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开国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卢胜(新加坡归侨),开国少将唐铎(苏联归侨)、吴克之(马来西亚归侨)、叶松盛(印尼归侨)、曾生(澳大利亚归侨)、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还有著名的钱学森,也是归侨,他从美国冲破阻挠归回祖国。

所以,别拿归侨不当同胞。徐克,是归国华侨,也是妥妥的中国人。

16岁之前,生活在越南的徐克,对他以后的生活与职业生涯有影响吗?

整体来说,徐克的父亲徐忠是富商,经营着一家中医馆,是一位老中医。徐克的幼年与童年生活还算安稳,在父亲的翼护下没有直接经历动乱。但是,那时候的越南一点都不平静。

图片

但是,在徐克心目中,对于越南战争还是有记忆的。

徐克曾经讲述过一件事:

在斗争日渐激烈时,一个男人因无法忍受战乱带来的痛苦,选择在寺庙门口引火自焚。他以一种极为触目惊心的方式宣泄着内心对于战争的厌恶。

事发地,是徐克每天去学校上学的必经之地。

悲剧发生后几天,徐克路过时仍然能清楚地闻到周遭植物被烧焦的味道,抬起头,远处有两队士兵在斗殴。

这件事给年幼的徐克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图片

自1856年 至 1954年8月31日,接近百年的时间内,“法越战争”一直持续不断。这期间,法国作为殖民者,一直对越南实行统治,并试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大清曾取得“镇南关大捷”,在老将冯子材的率领下打败了法国人。直到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才被迫签署关于印度支那停战的《日内瓦协议》。法越战争宣告结束。

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的“抗法援越”战争,就集中于“奠边府战役”,建国不久的中国,派出了以开国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携带大批枪械物资投入抗法战争,帮助越南人打败了法国人。

不过,1954年结束的“法越战争”应该在徐克的心里没有什么印象,毕竟他那时候太小了,尚不记事。

但是,越南的局势并没有随着“法越战争”的结束而好转。1954年的《日内瓦协约》,规定越南一分为二,临时分界线是北纬17度,北部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一是越南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后为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政府),一是越伪政权。

图片

自1959年起,南方人民解放力量即与南方伪政权发生激战。“越南统一战争”就此爆发。

五年后,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开始直接派兵侵入越南。从这时候起,美国历史上的“越南战役”正式爆发。从中国的角度,是“抗美援越”发起了,中国派出了开国少将李良汉,指挥多达32万的援越人员帮助越南抗击美军,先后有 4200 多名指战员负伤,有 1100 多人壮烈牺牲。

对于南越政权来说,他们身为美国人的傀儡,自然对北越充满敌视。而对于支援北越的中国人也充满仇视。最终,南越政府开始大量驱赶华侨,并要求每位华侨离开时还必须上缴十两黄金,否则乱棍打死。被搜刮一通的华侨们登上轮船,在“怒海”里又遭遇了海盗的轮番洗劫,等来到香港,已经是奄奄一息的难民。这就是著名的“越南船民事件”。后来,徐克的好友许鞍华将这一事件拍成了电影《投奔怒海》,这也是香港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作。

图片

好在,徐克一家离开越南够及时,抢在了“越南船民事件”爆发前,没有遭遇太多不幸。

自1970年代至1980年代间,至2000年7月17日香港最后一个难民营结束,香港共接收高达20万名越南船民。

大量越南船民涌入香港,自然给香港带来一些问题。1988年的电视剧《誓不低头》,片中歹角陆国荣(曾江饰演),本来在越南已经是银行经理,因越战使其家散人亡而偷渡来港投靠舅舅(郑君绵饰演),但因求职碰壁,屡遭舅母(李香琴饰演)冷嘲热讽,结果把舅舅全家杀害,并嫁祸给好友谢文武(郑少秋饰演),之后却成为巨富。

图片

在1991年播放,由黎明、周海媚及邵美琪担纲演出的电视剧《今生无悔》里,邵美琪就扮演一位原来居住在禁闭营的越南船民,后来偷走出难民营,并与黎明饰演的角色程朗相恋,但不为程朗的家人接受,幸而二人的恋情都得到家人的谅解。

尽管徐克没有亲身经历越南排华,但是他也曾亲眼见到过越南内战的惨状,被没收了财产和土地的华侨,如同任人宰割的鱼肉。而到了香港之后,更是见到了从世界各地前来避难的华人。

当时从中国大陆、美洲、越南、柬埔寨等地逃出的华人,纷纷把香港当成了避难所和中转站。大部分人仓促之间,只带得一条性命来港,穷困无依,栖栖遑遑,随意捡起几块木板就九龙北部山上搭起了棚户,算有了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后来因为火灾,烧死多人,几万人再次无家可归,漫山遍野的哭声,才迫使港府不得不将兴建公屋的计划付诸现实。

图片

而为了保护族群的利益,许多来港的移民组成了社团,他们结金兰,拜关公,一人有难,全族支援,同时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在1947年创建的“新义安”。向前生有九子,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向华强、向华胜。至于他们对香港影视业的影响,就不必多说了吧。

徐克跟着父亲移民到了香港,父亲的生意也因为环境的变化,不再顺利,毕竟中医馆的名誉要靠积累,他初来乍到,起步阶段生意并不好,直接导致家道中落,一度使得徐克辍学打工,接触到了香港的底层社会。

香港“江湖”发生的一切,都深深刻在这位归侨少年的脑海。

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徐克,亲眼目睹过世界的震荡,影响了徐克的世界观,让他对于“江湖”,对于“武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后来的演艺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他看事物出其不意的角度也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战乱对于徐克的影响,在后来他执导的《上海之夜》里可见一斑,就是乱哄哄一片也就完了,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细节之中。“江湖”才是真正影响他的潜意识,促使他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

图片

上面写了这么多背景,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武侠与江湖,成为了刻在了儿时徐克心底上的印记,是他早年生活的折射性再现。

更直接的结果,发生在1969年。19岁的徐克想要去美国留学。此时,他父亲的医馆生意已经有所好转,曾经让儿子辍学的事情让老父亲一直很愧疚,所以当徐克提出想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一口答应。

徐克的父亲徐忠,这个老中医有个大家庭,他有三位妻子,先后生育了16位孩子。其中,徐克是老七,父亲为他取名“徐文光”。

对于徐忠来说,他希望徐文光能够在美国学医,之后回来子承父业,安安稳稳做个医生,可以将家庭产业做大做强,自己也好有接班人。

徐克开始阶段,听从父亲的意见,到了美国先是进入南循道会大学,开始为以后的医学生涯打基础。

图片

但是,一年后他选择休学,受时代氛围的影响,开始学“垮掉的一代”们环游美国,见识了很多美国的华人社群。

1960-1970年代,刚好美国遍地“嬉皮士”,“垮掉的一代”横行无忌,是美国思想文化狂飙突进的时代,徐克生逢其时,就参与了其中。而且,开始接触美国的华人帮派,与“洪门”子弟多有交游,“侠义”的精神进一步在他的心底滋长。

在这个过程中,徐克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思考。

他很清楚自己对学医并没有兴趣,要不然也不会休学。对于未来应该做什么,青年徐克一度陷入迷茫之中。

有一天,一个朋友无意间问他:“徐文光,你学习之余都去做什么啊?”

徐文光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有时间我就去看电影!”

“哪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对方继续问道。

“看电影喽!”徐文光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个朋友听了徐文光的回答不禁哑然失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电影,那你还不如去学电影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朋友的玩笑话使当时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徐文光恍然大悟。是啊,我为什么不去学电影呢?

徐文光想起了童年时有关电影的记忆。五岁那年,小小的徐文光就嚷嚷着,让母亲带他去看《白雪公主》。因为班里同学都在讨论这部影片,于是他也想看,好融入同学们描述的世界。

图片

可是,母亲把他带到戏院门口,看罢电影海报,想都没想,接着又把他拽回家去。

母亲直接告诉他,这是小孩子不可以看的电影,原因有二,其一,里面有KISS(亲吻)戏码;其二,白雪公主的衣领太低,过于暴露。

后来,在徐文光的软磨硬泡之下,母亲再次领儿子去戏院,他看了人生中第一部影片,《小鹿斑比》,这是一部诞生于1942年的美国动画片。这部“挥动的图画”带给年幼的徐克巨大的震动,尽管只有5岁,却记忆犹新,直到成年以后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图片

现在,远离了父母,独自在美国,终于可以自己做抉择了。

但是,他又很清楚如果他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亲,一定不会得到允许。

徐文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选择先斩后奏。他从小就叛逆,凡事由着性子来,先干了再说,理由可以慢慢找。

在结束休学后直接选择了电影专业,改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修读电影系里的广播电视和电影课程。

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理论的学习只是课程中的部分,学校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实践锻炼。上课之余,徐文光经常带着台摄影机,骑上自行车外出拍摄,沿路新奇有趣的画面都会被他摄入镜头。久而久之,徐文光对影像艺术的理解力大为提高,也形成了对外界事物独特的审美观。

图片

当然,徐文光经常会想起香港,想起自己的父亲。他知道,远在香港的父亲还被蒙在鼓里,一直以为子女中排行老七的徐文光正在美国学医,将是家中除了长子之外又一个子承父业的孩子。想到这些,徐文光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一直瞒着老人也不是办法,迟早要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父亲。

自从去美国留学之后,徐文光靠书信与父母联系。在奥斯汀大学读书的间隙,徐文光给父亲写了一封含义特别的信,与以往的报平安不同。他在信中讲了来到美国以后真实的学习经历和他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以及人生规划等。

信写好之后,没敢直接邮寄回去,而是揣了好久,反复揣摩,最后终于咬咬牙将信件发了出去。

果然,父亲得知他放弃学医,自己做主去读了电影之后,勃然大怒,在回信中说:“你气得我要上吊呀!”甚至,停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好让他屈服,重回正轨。

因为这件事,父子关系冷淡了十余年。

图片

当然,徐克也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宁愿自己打工,做兼职,靠双手养活自己也不再回头。为了凑学费,他白天在唐人街餐馆刷盘子,晚上才有时间研究希区柯克的分镜头手稿。

读书期间,徐克勇于尝试不同的摄影风格,并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创意。一次作业中,他用食堂剩菜拼成“丧尸宴”,以低成本拍摄恐怖片,教授评价:“你的镜头里既有东方的鬼魅,又有西方的癫狂”——这句话成为他日后风格的预言。

1974年夏天,徐克与同学崔明慧合作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成片,这是一部关于美籍亚洲人的纪录片,名叫《千锤万缝创新路》,展示的是以缝纫工为生的辛苦生活,在学校引起了轰动。

图片

《千锤万缝创新路》(也有翻译为《唐人街的月亮》),全片45分钟,讲的不仅是缝纫工受压迫的故事,更大范围上触及了华人在美的血泪史。影片从满清时期的华人旧金山淘金史开始讲起,然后直接展现了1973年美国华人在唐人街组织游行的活动,讲述了华人在美国的种种磨难。虽然这是一部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rts资助的纪录片,但是徐克在片中大量使用中国民族音乐,这些配乐在后来徐克的一些武侠电影中被一再使用,像《将军令》等。

可以说,以后徐克惯常使用的手法,在这部影片里,已初见端倪。

图片
图片

与徐克合作的崔明慧,英文名叫克瑞斯汀·崔(Christine Choy),后来拍摄了抨击美国种族歧视罪恶的《谁杀害了陈果仁?》(Who Killed Vincent Chin?),获得第61届(1989)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在美国纪录片界拥有不小的名气。

1975年,徐克毕业了。但是,他并没有在美国找到一份与电影制作相关的工作。而是来到纽约,开始在一家华人报社担任编辑,并于1975年首次结婚。

徐克首任妻子是美籍华人,在一家新闻单位工作。华人报纸在美国属于小众媒体,两个人的薪水很低,他们租住在唐人街最廉价的房子里,但还常常为房租和一日三餐发愁。为了生活,也为了机会,徐克周末时要去一家医院当义工。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个社区剧社,时不时搞搞活动。然后,还参与了当地华埠社区有线电视台的拍摄工作。

而且,徐克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四处找机会拍摄电影,妻子认为他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要求他踏踏实实当编辑,将来升职加薪。两人无论是工作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千差万别。这段婚姻只持续了2年,就以离婚告终。

1977年,徐克所在的报社被收购,他在美国失业了。再加上婚姻失败,徐克不得不离开美国这个伤心之地,回到了香港。在那里,依旧没有现成的电影工作可以给他,只得再次揣着简历,四处找工作。

好在,当时的香港无线电视(TVB)正在招募工作人员,徐克便赶紧投简历过去,这次还好,凭借美国就读及工作经历,他成功被接纳,进入了TVB。从此开始从事导演和监制等工作,起初,他主要是拍摄电视剧,担任编剧。

图片

不久,他就遇到了大半生事业的伴侣,他的精神支持者---施南生。

香港电影一颗灿烂的新星,马上就要冒出头来,并展现他的光彩了。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1624.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