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5/091648172.jpg" />
马滘司法所调解成功一宗劳资纠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5/091648512.jpg" />
广澳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
为夯实全面依法治区基础,落实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 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近期濠江区司法局组织开展司法所“一所一品牌”创建活动,先后打造7个叫得响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特色品牌,形成一所一品牌一特色的新局面,实现“树品牌、创特色、出亮点”的工作目标,有效推动司法所工作从“基础保障”向“精准服务”升级,为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力量。
聚焦不同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
濠江各司法所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辖区情况,有针对性为辖区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礐石街道涉农社区较多,怎样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记者了解到,礐石司法所推出“所长+法律顾问”街道法律智囊团项目,聚焦合法性审查,组织社区法律顾问、街道法律顾问等共同为街道“三资”合同把好关,为推动街道重大事项献好策。
东湖社区是著名侨乡,广澳司法所聚焦涉侨服务,组建涉侨法律服务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护侨乡活动,以律师助侨、普法护侨、服务惠侨,为侨胞侨眷和潮商侨企提供法律服务。
聚焦不同资源,形成协同化治理
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司法所统筹整合各类法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法治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达濠司法所推出的“睦邻友好法治驿站”品牌建设,依托法治驿站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一站式法律服务,高效化解矛盾纠纷、解答法律疑问、对接民生诉求,打造多功能复合型法律服务阵地,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多类事”。
个人调解工作室是以人民调解员姓名或特有名称命名设立的调解组织,它是传统调解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是基层调解组织触角的有效延伸。2018年11月26日,司法部印发《关于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记者获悉,玉新司法所依托“老魏”个人调解工作室,打造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统筹法律服务资源,将调解、信息咨询、普法等公共法律服务汇集于调解室,让调解室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站”。
聚焦不同群体,满足多样化需求
记者采访获悉,各基层司法所根据不同群体特点精准施策,推出一系列精准化法律服务举措,切实保障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针对辖区内劳动争议纠纷较多的情况,马滘司法所打造“劳动者权益法律服务站”,落实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工作,通过线上平台(如微信、电话)和线下服务点,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该司法所还联合执法、工会、人社等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劳资纠纷调解,促使劳资双方友好协商解决问题,有效减少劳动者维权成本和时间。
据了解,濠江区“一所一品牌”创建活动以“树品牌、创特色、出亮点”为工作目标,有效推动司法所工作从“基础保障”向“精准服务”升级。如河浦司法所结合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通过在学校设置“法治书屋”,为青少年提供法治主题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潜移默化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滨海司法所针对妇女儿童群体权益保护,通过形成“接待—纠纷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社工服务”六个服务,建设“一站式”维权服务工作机制,为妇女儿童提供暖心、专业、深度的维权服务,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濠江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指导这7个司法所突出特色做好‘一所一品牌’工作,带动全区司法所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同时确保品牌的生命力,书写更多‘小所大作为’的动人篇章,以精准专业的法律服务护航濠江区和谐稳定,助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