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可以  哪些  选择  百度  使用  page  音视频    搜索引擎 

87版电视剧封神时,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电影《红楼梦》为何落得鲜为人知?

   日期:2025-07-30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news/884.html
核心提示:   电影版剧照:黛玉和宝玉      尽管可以说电视剧当年能够影响较多观众,却也不排除是电影版确实没有达到“一鸣惊人”的效

   电影版剧照:黛玉和宝玉


      尽管可以说电视剧当年能够影响较多观众,却也不排除是电影版确实没有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正好比当时陶慧敏更被观众接受的称号是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到2017年红遍全国的《人民的名义》,陶慧敏出演祁同伟的妻子梁璐,剧中被说起是当年“校花”,剧中颇为老气的扮相让很多观众都难以相信,谁还记得陶慧敏曾是一等一的古装美人?

      谢铁骊导演当年寻遍全国,寻找具备戏曲功底的演员,恰恰陶慧敏既是越剧出身又形象出众。单论演出,陶慧敏和陈晓旭应没有太明显的高下之分。论戏曲功底,陶慧敏恐怕还胜过陈晓旭,尤其“葬花”一幕,陶慧敏的越剧底子就能显现出来,步态姿势都带着戏。陈晓旭当然也有对戏曲表演的借鉴,可由于剧版黛玉定位太强调“娇弱”和“病态”,但凡对《红楼梦》有正确认知的观众,都能看出剧版黛玉的美感倾向始终有点偏。

      而且当年播出也是被广大观众看出来的,包括对黛玉的性格刻画,这也正是批评角色最多的地方。而陶慧敏的黛玉实际更符合书中的气质,美感温婉,惹人怜惜,至少更接近黛玉原著的感觉。问题是在于电影整体营造的银幕质感稍弱,如经典的葬花词搭配于文华的唱腔,古典韵味也算十足,偏偏实在缺乏传播力,整场画面虽然透着深深的悲凉气,可音乐的感染力实在被电视剧王立平非凡的成就甩开太远。

       可话说回来,电影版音乐的作者王酩原本也是成就很高的名家,与王立平、施光南、谷建芬等称得上齐名,比如李谷一的《知音》《难忘今宵》等都是他的作品,就电影《海霞》《小花》等也都是他负责音乐。



      可惜电影版《红楼梦》的音乐未能发挥出来,片中有的曲调过分现代,有的又过于单薄,对于这样规模宏大的长篇系列电影,音乐的变化和多元化明显不足,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点记忆点,对电影的诠释实在是重大遗憾。这方面对比剧版就称得上被吊打碾压,哪怕对电视剧情印象模糊了,可该剧音乐的光芒足以随时唤起观众的记忆点,其成就完全能与该剧平分秋色。

      电影版的薛宝钗由傅艺伟扮演,其表现本也胜过电视剧,只不过剧版总体定位就有几分露骨地推崇宝钗,张莉自然显得比较讨巧而受益。而傅艺伟则是谢铁骊很欣赏的一位演员,后来还继续用她演了《古墓荒斋》。

电影中的傅艺伟在展现宝钗于平淡之下隐藏种种心机,为人心性深藏不露,那种点到即止的刻画总体也算精准,和黛玉身世飘零的小儿女心态完全不同。尽管保留像宝钗扑蝶一类片段显出可爱一面,但很快就对黛玉甩锅又让她的腹黑暴露无遗。


图片

      电影版剧照:黛玉和宝钗


      此外,像宝玉无意中形容她是杨贵妃立刻就拉下脸面,还有安慰王夫人说金钏的死是自己糊涂,不小心跌到井里等等经典段落。这些虚伪做作的地方,傅艺伟都很擅长把握,所以无一例外地发挥出色。而剧版尽管同样保留这些情节,可由于整体是要对宝钗一个正面定位,加上张莉本就清纯讨喜,令宝钗形象成功“扳回一城”,变得招人喜欢,因此导致电影版的宝钗被淹没。

        宝玉自然也是整个《红楼梦》的核心,电影版由夏菁来反串,她也是一名优秀的越剧演员,有深厚的戏剧功底,拍《红楼梦》时才18岁。

      关于使用女演员反串贾宝玉,可说从影视史上自拍摄《红楼梦》起就算惯例。从1962年香港邵氏版,国内越剧版;70年代台版电视剧和非常著名的李翰祥版邵氏电影(1977),就到1983年台版第二次拍《红楼梦》电视剧,全都是女演员反串贾宝玉,尤其李翰祥的《金玉良缘》版本网罗当时港台众多明星,还是由林青霞反串宝玉,为她后来多部男性化装扮的角色进行了铺垫。

可以说,只有1977年香港第一版电视剧《红楼梦》是率先以男演员伍卫国出演宝玉,只不过70年代中期港台地区翻拍《红楼梦》成了一股破天荒潮流,居然同一年就有台版剧,港版剧和李翰祥电影三部扎堆(甚至78年初都还有张国荣的贾宝玉,只不过《红楼春上春》不属于严谨的翻拍罢了),当年港台的影视剧众所周知都以赶工期出名,自然导致每一次版本难以真正打磨精细,所以,不论对这些演员还是导演,以至于当年的《红楼梦》绝不是他们的重要作品。

      对让女演员夏菁出演贾宝玉,虽有点走“回头路”,也属于正常传统的方案,只不过这份压力着实巨大。夏菁虽已跨入影视圈(86年《洱海情波》已算主演),毕竟还是经验尚浅。她很快与角色靠拢,平时也换上男装,为了从心里把自己“男孩儿化”,当时连名字都改成了“夏钦”。

      夏菁的贾宝玉在外形扮相上其实比欧阳奋强更显精致秀美,也更具几分公子哥的贵族气,身形步伐都流露典型的戏曲演员特征,这些可说是优点。尤其夏菁把宝玉这个角色的“痴”表现很好,对黛玉、对大观园的姐妹和丫鬟的情感,像同晴雯的互动都可以看出来。而对比当时剧版欧阳奋强的娃娃脸虽然也足够嫩气,也是有几分把握住角色那一种“痴”,但依然能看出偶尔还是有几分天然“呆”。贾宝玉这个角色的难处就在于,他在旁人眼里的确显得很呆气,但骨子里其实是一种“痴”,是有一些细微区别的,很不好把握。

图片

    电影版海报:夏菁的名字特意改成夏钦


      不过女生反串的缺点始终很明显,身形始终线条太过柔美,作为观众相信八成能看出女人化。关键多场与陶慧敏的对手戏,明显感觉夏菁的个头年纪还不如陶慧敏,让人觉得宝玉应该叫黛玉姐姐,何况夏菁确实比陶慧敏还小两岁。

另外,在宝玉挨打和误会黛玉要回苏州的戏里,夏菁自身的爆发力还是显得不足,台词表现不是很顺畅,要靠其他角色像贾政和史老太的支撑才能蒙混过去。

           再次就是,当年刘晓庆的王熙凤也并不是不够好,这类强悍、精明、泼辣有心计的人物对刘晓庆来说实在驾轻就熟。问题在于一来刘晓庆的年纪接近四十,外形上确实不如剧版的邓婕贴近人物,这是客观事实。

       二来她也是全剧组最红的大忙人,留给电影版的档期时间较少,同时她还赶着其他剧组,如《春桃》《大清炮队》《一代妖后》等片全都是87-88年期间完成拍摄的。

       那么对王熙凤这个重要人物,不说刘晓庆不曾用心去演,但也真不算全身心地投入,用今天话说,可能演的比较套路一些。完全凭借经验和技巧,将王熙凤的主要性格特征还是刻画出来了,但是效果却实在说不上特别理想。

      如果对比有她的场景里,作为一代当红巨星,就她一个人的表演实在过于用力,她想要诠释角色的个性,却和其他演员配戏实在不自然。例如凤姐治理宁国府杀一儆百,后面当众撒泼和对付尤二姐等核心段落,显然全是王熙凤的爆点,偏偏刘晓庆这版本来就压着一众演员用力在演的王熙凤更加“不接地气”,感觉并不全是好像别的演员就都接不住刘晓庆的戏,明显是时间紧任务重,缺少一些磨合,与其他演员没有融入感造成的。

图片

   电影版剧照:王熙凤


      其他马晓晴、何晴、何赛飞、陈红、李玲玉等戏份相对比较少,稍微留下一些印象的只有赵丽蓉扮演的刘姥姥。因为电影版对原著故事本就属于剪裁较多,情节冲突比较分散,唯有刘姥姥这个人物,本来就属于刻意穿插在零散的段落中充当一种调剂。

      赵丽蓉的表演一贯很草根,让人感到亲切。第一次去见王熙凤,她带着板儿在外屋等候,通过她的观察看到贾府的奢华,包括听到自鸣钟的细节,第二次在大观园宴席上的表现更是整个电影喜剧部分精华,剧版的刘姥姥从表演来说也算足够抢戏,宽容一些说得上各有千秋。但如果对比剧情内容呈现,像王熙凤屋内的展示,像大观园内建筑的整体气度,剧版就差电影太多,因为画面语言传递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电视剧这方面根本不是电影的敌手。

      多年以来,对电视剧版《红楼梦》一再不断地推崇有加,更对片尾那一份称得上无比豪华的顾问名单感到惊骇。因为网罗了王昆仑、沈从文、曹禺、启功、王朝闻、林辰夫、吴世昌、钟惦棐等等众多各界泰斗级人物。那么无形中在为电视剧的含金量加分,好像这些先生为电视剧的艺术质量算是某种“保驾护航”,如此一来,电视剧版的优秀自然能得到“公认”和不容置疑。这份名单能放出来,当然不可能是假的,问题这份名单的作用当真如此吗?

图片

     电影版剧照:宝钗和宝玉


      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从拍摄到播出前前后后的种种困难,可以推断《红楼梦》诞生的苦辣酸甜应该也不遑多让。就笔者从边边角角地各方了解来说,整个剧组当年对拍摄成果质量心里全然并没有底,甚至王扶林导演后来都交底(剧版30周年活动),其实像文化部等官方机构后来都更期待资金更加宽裕,众多名演员加盟的电影版,这才决定请一些地位更高的专家观摩争取对剧版的支持,而且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前辈先生都认为加盟该剧组,他们的作用绝不是后来观众所以为的那样。

     不排除若没有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认可,电视剧《红楼梦》能否顺利播出和播出后的风波实在很难说。即使之后重播的电视版,已经基本不是当初的版本了,许多段落都被删减。

      王扶林导演曾回忆,八十年代初决定筹拍时,原本就建议请北影厂某导演,不幸因病去世,指的便是与谢铁骊同为第三代导演的成荫(从82年改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想拍红楼梦是导演一生夙愿,但是拍电影,绝非想拍一部电视剧)。

     因为没人接手,作为中国电视剧第一人的王扶林导演才自己出马(王导的《敌营十八年》是播出的第一部国产电视剧),最终也把成荫导演列入顾问。其他沈从文、钟惦棐、曹禺、吴组缃等先生,83-87年要么在病中,要么身体不便,不少人已经不出家门,王昆仑和吴世昌两位顶级红学研究前辈都在期间故去。那么,除开成荫这种,他们大多数都不与影视行业沾边,不论从年纪还是从业条件,他们不会掺和和无从指导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很多人只是单纯喜欢《红楼梦》而已。

     好比历来宣传剧版演员经过数年的学习,其实也没有哪位著名顾问团中的老先生跑去对演员进行讲课,否则早就拿出来津津乐道说事了。所以,当年这份顾问名单究竟对这部剧在艺术层面起到过多大帮助,其实有点过分渲染了。笔者认为,最主要就是帮助该剧所拍摄内容得到较多认可,就是今天影视行业依然流行的“专家意见”,帮助最后该剧的播出顺利。

图片

  电影版剧照:刘姥姥参加大观园宴会  


     因为后来很多的观众和剧迷,对这样一份顾问名单过于关注,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北影厂的电影版也同样网罗过一些专家顾问,这对于名著改编拍摄,其实是“常规操作”。只不过电影版不如电视剧顶着那么多文艺界前辈的光环耀眼。

电影版的顾问中如丁维忠、李希凡、冯其庸、胡文彬等,不无凑巧,很多人恐怕未曾留意,当年剧版对演员的培训是一个经典话题,正好李希凡、胡文彬、邓云乡等人就是主要的授课老师。

      换句话说,结果影版和剧版两个《红楼梦》的授课班底根本半斤八两,为什么今天的人们对电影版的努力付出故意淡忘?真是因为电影版没有像电视剧版大爆吗?最大的差异实际出现在冯其庸和周汝昌两位主流红学家,他们对《红楼梦》认识与见解的学术分歧,凑巧分别代表了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的艺术倾向,自然促成两版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呈现较为鲜明的“对立感”。

          其实从拍摄角度,绝不是电影因为演员如何就潦草敷衍。谢铁骊导演当然也有厚重的“工匠精神”,一样早早就在全国戏剧团队选择演员,据说花四年时间(大约82或83-85年)才全部定下演员,筹备之费心费时丝毫不亚于电视版。

     当时谢铁骊亲自挂帅“选角导演”,几乎走遍全国著名的越剧、京剧、吕剧、相声、评弹、话剧、评剧、河北梆子、昆曲等剧团。开拍之前一样进行了一段时间闭关培训(约86年内),住在轻工业部招待所,分专题讲解“红楼梦中的老少爷儿们”、“红楼梦中的小姐们”等背景知识,种种做法和电视剧如出一辙,只不过电影版的授课时间确实不如剧版长。

     因为电影版汇聚的这一批演员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不像电视剧明显倾向选择新人出镜。因为影版逃脱不了市场规律,就得奔着“票房”而去,自然是看得见的明星演员居多。

     以至于今天人们只记得剧版当时的严格,有意无意地忽视当年这一类影视作品,大家付出心血和认真精神其实都彼此彼此,这一大套电影的拍摄周期也有近两年。


图片


 电影版剧照:晴雯



02

     影版《红楼梦》总投资大概是电视剧的三倍左右,达到2200万。而电视剧《红楼梦》的投入如今早已公开,只有680万左右。

      所以电影版最大长处就是化服道等技术层面,像贾府和大观园等重要场景布置都远胜电视版,完全表现出贾府的公侯府邸气势。第一部两个吸睛大场面,秦可卿出丧和元春省亲,充分体现了电影先声夺人的优势,电视剧虽然也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明显较电影要差一大截。

      电影版的编剧是谢铁骊和谢逢松两人包揽,谢逢松已于2018年2月病故,他要算导演后期御用编剧,之后还合作《古墓荒斋》。另外,著名女导演赵元任执行导演,因六部八集的庞大工作量不可想象(就当时条件也不亚于完成了一套哈利波特,但人家中间也更换过拍摄团队),他们之后还合作了《月落玉长河》。

     谢铁骊对于《红楼梦》的情节取舍表示说:“我们力图重现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沒有采纳‘兰桂齐芳’的结局,没做光明的尾巴。我们是站在曹雪芹的背后拍,不能表现自己的想法”。

图片

      电影版剧照:太虚幻境场景


      之前电视剧号称最为遗憾的太虚幻境部分,电影版一开始就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宝玉翻看十二钗判词,预兆了贾府和众人物的命运,足见艺术眼光和表现力。最后结局也是贾府彻底破败,宝玉随僧道而去,也已太虚幻境收尾。电影版巧妙尊重了《红楼梦》虚幻和真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而电视剧的总体基调就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就体现了改编名著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尽管电影版后面采取高鹗续书的主线情节,而电视剧的最后六集号称另辟蹊径。但完全将《红楼梦》定位成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同样不符合原著思想,恰恰电视剧采取这一基调的根源来自核心顾问周汝昌先生是“考据派”红学家,而他完全影响了剧版的创作风格。

      电影版采取虚实结合和诗意化影像风格,总体反而并没有背离原著,甚至可以说很好的体现了曹雪芹的本意。因为《红楼梦》最核心的灵魂就是寓意一场人世幻梦,电影版通过宝玉神游“梦境”开篇,虽然是去掉很多前戏,但至少已经点题。



     电视剧版一开始采用甄世隐丢女儿和贾雨村官场际遇作为引子,虽然也是出于原著的内容,但作为一个完全去掉神话基因的《红楼梦》,难道不多少也有几分离题的感觉?而之所以这么处理,还是走现实主义呈现封建社会的败亡的艺术理念在主导基调,是否真的不允许呈现这一类神神鬼鬼感觉也是难以考证,那该怎么解释同时期全国荧屏热播的《聊斋》《济公》呢?

      谢铁骊本就是第三代导演中很突出的擅长诗意风格的电影人,早年《早春二月》《海霞》,以及80年代的《知音》《大河奔流》都是刻画大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表现力。

      以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来说,谢铁骊导演算是既继承过去老派中国电影注重意境的优良传统,宏大叙事方面又吸收了苏联电影那种鸿篇巨制大部头的长处,因为就谢导而言,也拍过《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这一类有战争内容的戏。

          正因为综合考虑,谢铁骊导演具有较为深厚的功力,对文化传统和多变题材驾驭力强,甚至有拍戏曲电影的经验,当时对能够把握《红楼梦》,几乎算是不二人选。即使还有不少同样资深又有文学作品改编经验的著名导演,可细想之下,估计也没有谁敢于轻易接手这一难题吧。

图片

      迄今最好的《红楼梦》小说版本正是电影版顾问冯其庸主持整理的八家评本


      当年解读《红楼梦》原本大多倾向参照现实背景,从传统考据派思路而言,曹家祖上犯有亏空受到抄家罪责是客观事实,曹雪芹生在腐败没落的家族,本人无力回天,他的满腔郁结发泄地十分谨慎,例如书中关于人物命运,包括背景充满了谜语、暗语的使用,基本属于今天“架空”和设置障碍的写法。

     那么从胡适、俞平伯再到周汝昌,所谓带“自传”色彩的观点确实是能够得到大多数读者信任的见解。但是,并非这一见解就认为全书绝对是现实主义的,假如真是这样来写,曹雪芹估计就难逃“文网”厄运了。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一个“女娲补天”遗落石头的神话,和进入红尘历练梦幻的寓言,照应全书的宗旨是“点化顽石”,但终归一切是虚幻的空想,是一种梦境呓语。从明线角度来说,是现实的贾府和四大家族衰亡以及宝玉黛玉的感情挫折故事,暗线却是两个关于石头和幻境里面照应的十二钗凡间受罪的影射,甚至所谓甄家和贾家的对应。

          因为现实中的个人潦倒和家族破败的命运已经注定,再看全书开篇“作者自云”的一大段经历,确实就是曹雪芹多年以后回首往事,真心流露出来的“忏悔录”。书中的亲人如贾政、宝钗、湘云等对宝玉的“批评”“规劝”可能的确是曹雪芹成长后来“悔悟”式的真诚写照,这才是“假语存言”的深层含义,是曹雪芹既不愿认同,但又的确心怀愧疚的自我反讽,非常复杂深沉的心理纠结!因为少年时的贾宝玉憎恶仕途经济,一派天真,只有经历家族毁灭的厄运,才会醍醐灌顶的做出深刻反省!   

图片

      试想,不论真实的曹家还是小说里的贾家,有多少亲朋好友对一个有才华的家族子弟抱有发愤图强,支撑家业的殷殷希望,然而他实实在在的一无所长,连当年身边许多“女子都不如”,他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最终要接受的现实太过残酷,然后以看破红尘作为唯一心安的人生归途。因此,《红楼梦》本身的确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艺术,说完全是曹雪芹生平的自传并不准确,但要说是凭空虚构杜撰的故事,自然也不可信。

       曹雪芹本人来自权贵家族,他的思想超越时代,但并不能摆脱成长的家庭环境,对家族败落,自己落魄困顿,这种挣扎和矛盾,导致曹雪芹在书中通过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对比影射,蕴含了深深的愧疚和悔恨之情,满腔的哀歌之叹才会发出超越时空的力量。《红楼梦》是唯一一部继承厚重中国古典文学底蕴,但手法上又能够具备现代派文学技巧(设置谜团和障碍是现代小说的手法),其深厚的思想和冠绝的艺术魅力才在全世界享有一席之地,也代表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巅峰成就。

      通过整体观察《红楼梦》原著的艺术特点,再看电影版的虚实兼顾的表现形式,才能明白这些实实在在都是可圈可点的成就。如果允许再更为完整的呈现,恐怕电影版整体成就应该会在剧版之上,只不过当时条件难以实现,所以只能承认电影版《红楼梦》是实实在在的遗憾艺术了。但如今沦为几乎被人遗忘,逢红楼只谈剧版的经典,个人觉得就实在有失公允了。


                                              原文写于2019年,今略作修改润色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884.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