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天气
今天上海继续晴热为主,最低气温29℃,最高35℃上下。东到东南风3-4级,中午转偏南风4-5级。相对湿度95%-55%。热度不减,也存在产生对流的条件,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留意午后小范围的阵雨或雷雨。
一直到本周中,最高气温仍将超过高温线,除了防暑防晒,午后继续防范雨水突袭,雷雨范围不大。周后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发生变化,上海主要处在它的边缘,云量增多,热度缓解,最高气温在32℃上下徘徊。同时阴雨天气也有所增多,降水范围扩大。请大家多多关注临近预报信息,做好防范。
每天一首古诗词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三伏天的热气把街道变成巨大的蒸笼,即便夜幕降临,暑气也迟迟散不去。在一片热浪中,翻阅杨万里的《夏夜追凉》,仿佛像一柄团扇,送来竹叶间隙的清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起笔就道出夏夜的闷热难耐。诗人辗转反侧,最终推门而出,在庭院中寻得一方清凉。古人没有现代科技,却懂得向自然借取凉意——陆羽将新茶悬于井中冰镇,苏轼卧看星河入户,都是对酷暑的应对。
向自然借凉的智慧,在诗中体现得尤为精妙。竹林的幽深、树荫的浓密、虫鸣的清脆,共同构成了天然的降温系统。不需要真的凉风,便足以感知到静中生凉。这种体验如同走进清晨的森林,露水未干的草木香比冷气更沁人肺腑。
“时有微凉不是风”,这凉意并非来自风,而是夜深之后,自然散发出的清凉之气,让人心旷神怡。陶渊明“凉风起将夕”是物理降温,王维“深林人不知”是心境澄明,而杨万里捕捉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微妙状态——如同水墨留白,需以心领神会。
古人纳凉的智慧,在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或寻一处清幽之地,让身心与自然相融,感受静谧带来的清凉;或于庭院中,摆一方石桌,沏一壶清茶,在茶香袅袅中,驱散暑气。这种纳凉方式,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韵味悠长,为炎炎夏日带来宁静与清凉。
每天一张AI壁纸
“你写我画”
今日的天气/诗画,是否牵动你心弦?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即兴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