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科学晒背
“养阳”即养命,夏日是给身体“充电”的黄金窗口。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晒背能借助阳光的温热之力,帮助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合湿气重、手脚冰凉、脾胃虚弱的人群。
晒背通常选在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上午8-10点或下午4-6点,此时阳光强度适中,避免正午暴晒。
“夏日阳光猛烈,晒背时间需根据个人耐受程度调整。老人、体虚者建议晒温和的阳光,同时谨防中暑。”李转芳建议,晒背时应背朝太阳,头稍低下,确保脖颈处的大椎穴能晒到。若在室外,需选择背风处,避免头部直接暴晒,可用帽子或伞遮挡。最好让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男生可光背晒,女生可穿露背衫,坐姿或俯卧均可。晒背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温开水或淡盐水);晒后毛孔打开,需在阴凉处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务必等汗停后再进入空调房,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
不过,晒背并非人人适合。体质弱、高龄、皮肤易过敏的人群不适合晒背;容易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者晒背后易上火,可能出现咽喉肿痛等不适;值得注意的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脂血症患者等,也不适合晒背。
“近日有三位患者因晒背不当,出现了眩晕,皮肤发红、瘙痒、肿胀等症状。”李转芳说,晒背不能在太阳直射时久晒,需掌握好频次和时长。刚开始以5-10分钟为宜,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到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即可,“有些患者认为晒得越久越好,结果导致皮肤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