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wrb16

http://baitong.kub2b.com/comwrb16/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转瞬即逝的电力,是如何成为可交易商品的?|书摘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正如在爱迪生的电网中那样,电力并不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可以直接归类和解释的商品。回顾一下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他用棉花来说明商品如何获得交换价值。或者想想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该书最著名的点在于书中的一个脚注中首次以图示呈现了供需曲线——当时的例子是刀具。棉花和刀具等实用型物品有助于强化这样一种概念,即生产和消费以及供应和需求是相互独立的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作用,直到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当生产者和消费者重新评估他们的买卖决策时,这些商品可以被放在仓库里等待。


然而,电力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直至今日也是如此。就电力而言,建立平衡的时间窗口被限制在几秒钟内,这是为了保持电网完好无损和正常运行所制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供电突然中断(比如发电站跳闸),大范围停电可能随即发生。同样,如果输电线路承受的功率大大超过其承载极限,输电线路也可能发生故障。


图片

《电力之战》(2017)剧照。


从电气化的一开始,使电流成为商品的话题就引起了电气工程师的注意。在爱迪生早期电报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他的工程师们设计了电磁装置,即调节器和激励器,用于在电力供应发生轻微偏差时稳定电网。爱迪生的中央协调系统只使用一个发电厂,而且在已知灯泡数量(大约一万个)的情况下,预测需求(或者用电气术语来说是“负载”)并不是一个难题。但是爱迪生的电网是为了扩张而建造的。由于利润来自小型消费者,只有当电力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说服使用电力时,电力输送才会变得有利可图。到20世纪初,小型公司运营的小电网越来越多地通过合并和购买的方式被整合到大电网中,连接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并对交流电进行远距离输送。


类似于电网建设的网络建设工作从20世纪开始改变了资本主义的面貌。出售其他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司(如铁路运输和电报)逐步建立起复杂的管理层级来组织这些商品的流通——一些学者称这种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为“管理资本主义”。它们通过整合运输、通信和依赖电力的工厂技术(如流水线),把以前由小型、单一用途公司提供的各种生产和分配任务结合在一起。


像电力公司这样的自然垄断企业推行了大规模生产和分配模式,以前要通过许多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协调才能完成的不同任务,现在被纳入其自身的运营体系。在电网体系中,电力公司至今仍将其任务分为三类:发电、输电和配电。发电指电力的生产;输电指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电力,这些输电线路通常架设在高耸的高塔上,并在变电站内进行电压升降;配电是最后一步,高压电流被转换为低压电流,进入终端消费者的住宅,为我们的电器供电。一个垂直整合的自然垄断企业会同时提供这三项服务。


研究技术经济领域意味着我们不能将技术发展视为社会经济变革的被动接受者,反之,也不能把社会经济变革当作技术发展的被动接受者。电力行业不仅仅是管理资本主义的一个例子,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资本主义的崛起。电力实业家们在推进大电网的努力中提出了经济理论,并为主流经济学做出了贡献。


塞缪尔・英萨尔,英国人,他最初是爱迪生的门徒,后来是芝加哥一家小型电力公司的负责人。他从过去的经济著作中挖掘出“自然垄断”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电力帝国——联邦爱迪生电力公司,吞并了芝加哥地区绝大部分的竞争对手。早在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就曾提出,在具有高启动成本和高需求的行业中,只有一家公司能够在满足特定地区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盈利。而直到英萨尔的商业策略重新挖掘这一观点,穆勒的这一理论才成为他最杰出的理论之一。


图片

《电力之战》(2017)剧照。


为了使自己的垄断主张合法化,英萨尔通过大量投资电器研究来创造电力需求。例如,当时电力公司招募了大量家庭经济学家,让他们在美国各个城市地区敲门,告诉家中的妇女们,出色的家务工作离不开家用电器。随着电网中加入了像冰箱这样昼夜不停运转的家用电器,电力公司的管理者们试图解决电力生产中昼夜需求不均衡这一具体问题,而这对机械装置来说是个难题。在电力公司本身的日常运营之外,英萨尔利用穆勒的论点来说服州政客,让他的公司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并获得了电网的独家使用权。这一期间,他曾为州政客的竞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令支持自由企业和自由竞争的美国照明行业的其他实业家震惊的是,英萨尔宣布支持允许垄断活动的州法规。“自然垄断”的概念在20世纪中期才作为既定事实进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教科书,而在此之前,尽管有争议,但英萨尔成功地将自然垄断概念作为其电网建设工作的经济学依据。当英萨尔尝试从转瞬即逝的电流中获利时,那些美国经济生活中的主导经济模式正在形成。


通过无数的兼并,英萨尔帝国开创了电力行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量增加,成本的节约程度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加。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像英萨尔的联邦爱迪生电力公司这样垂直整合的垄断企业遇到了来自市政府、合作社和联邦政府等公共力量的抵制,这些公共力量通过基于消费率的法律诉讼对其进行抵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凯恩斯主义下的福利国家和社会国家成为传统观念,美国联邦政府与大型、一体化的公司达成和解。在战后时期,政府成为了企业的客户,以此来帮助自己履行承诺——维持充分就业和高额需求。管理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项目似乎基本未受质疑,而“自然垄断”的概念则不仅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成为了经典理论,也成为了整个电力行业中的主导逻辑。


简而言之,从电气化开始到20世纪最后十年,在围绕电力的技术经济领域中,供应商稳步增长且最终成为垄断者,并通过规模经济获取利润。近几十年来,随着不同的经济逻辑——比如精确计算、精细匹配和竞争等市场逻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领域被稳步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