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服务  怎么  可以  选择  上海  北京  使用 

探照灯好书5月十大翻译小说发布

   日期:2025-07-30     移动:http://mob.kub2b.com/quote/737.html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图片


探照灯好书

5月翻译小说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5月十部翻译小说,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拥有快乐的秘密》

[美]艾丽斯·沃克 著

闵晓萌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后浪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菁(《青年文学》主编)


《拥有快乐的秘密》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紫颜色》的姊妹篇。作品由21个部分构成,以每个人的视角,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一位遭受割礼习俗的女孩在身心遭受痛苦与折磨的同时,也处在精神的进阶之中,质疑、反思、抗争,为自由和自己的快乐而挣脱束缚,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自问的过程,生活的勇气,自身的力量,个体的成熟,愿每个女孩都能走出自己的开阔天地。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四十个房间》

[美]奥尔加·格鲁辛 著

戚悦 译

花城出版社·后浪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俄裔美国作家奥尔加·格鲁辛的《四十个房间》,散发着俄罗斯文学特有的忧郁、浪漫和思辨气质,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构筑起一位女性的一生。从莫斯科公寓的写诗少女,到美国大宅中失去姓名的“考德威尔夫人”,她似乎一直做了正确的选择,但每一步都离她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我想,这个故事并不局限于女性,而是无数平庸人生的缩影。它提醒我们,或许是时候放缓脚步,审视自己走过的“房间”。每个房间都藏着未被选择的可能,而理解这些可能,或许就是我们把握生活的开始。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追击》

[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 著

陈皓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


《追击》是古巴文学巨匠阿莱霍·卡彭铁尔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近乎完美的西班牙语小说”。小说以一座细节真实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匿名叛徒在绝望中逃亡、被组织追杀,最终在音乐厅中与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演奏交织的故事。卡彭铁尔巧妙地将政治、音乐、历史、建筑等多重元素融合,展现出极为精致且富有层次的艺术共鸣。小说结构如奏鸣曲般精巧,现代派气息浓厚,意识流与蒙太奇手法信手拈来,极具实验性和文学张力。作为“神奇现实主义”概念的提出者,卡彭铁尔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结构意识,探讨了拉美现实、反独裁与革命等主题。






图片



翻译 | 短篇小说集

《经历晚年的孩子》

[日]山田咏美 著

吕灵芝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方外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资深媒体人、探照灯主编)


“我曾经历过一次晚年……当时,我只有十岁。”


山田咏美——这位屡获直木奖、谷崎润一郎奖等殊荣的文学大家——以如此惊心动魄的开篇,为我们打开了孩子心灵深处那扇幽微的门。山田咏美以其标志性的敏锐与细腻,捕捉了童年与青春期那些被大人忽视的“重大时刻”:被狗咬伤后对死亡的恐惧、防波堤上与“命运”的对峙、初窥成人情爱世界的困惑、面对心中空洞的无所适从……孩子们在这些瞬间,笨拙而深刻地触碰着生与死、爱与孤独、选择与宿命的宏大命题,仿佛提前品尝了生命的暮年滋味。






图片



翻译 | 短篇小说集

《信仰》

[日]村田沙耶香 著

董纾含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史航(编剧、策划、书评人)


我是因为《生命式》而记住了村田沙耶香这个作者。那是个短篇小说集。然后又遇上了一个超短篇小说集《错把路灯当月亮:沙耶香的大脑奇旅》。现在面对的是《信仰》——关于人类社会走向的乌鸦嘴言论合集。


科幻电影总爱描述人类遇到末日劫难,然后放手一搏,终于险胜惨胜;而科幻小说就不经常书写人类的胜利,尤其是短篇——有时就写的是人类的徒劳和放弃,就写人类被卡在文明的旋转门里,或者被豢养在强权的水族箱里。


为什么有这个区别?


我琢磨吧,电影就是得给点正向情绪。要不人类观众怎么走出影院?恐怕会永远瘫在影厅里。


而读科幻小说的朋友好像就不需要这样一个行走的力量,他可能本来就瘫在沙发或者床上。所有的劫难,因为只是白纸黑字的罗列,再生动也生动不过影院里不停轰炸的视效音效,说到底——脑洞而已。我们从来不相信自己会在脑洞里窒息,在脑洞里被掩埋,被焚烧,被浸泡,被除名,被替换。


村田沙耶香写的故事里就是人类各种无痛末日,脑洞收场。比如未来某位人类成员会因为什么标准而被判定生存率低于百分之几,然后人家果然也就淡出同类视野。淡出城市画框,消失了,就像孔乙己——再也没有消息,想来大约是死了吧。


还有那种告别亲人恢复穴居的主角,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离群穴居,不是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新的生存方式,或者说不被同类铲除的方式。提前回归母体,这是幸还是不幸?


我自己偏爱其中两个故事。


一个是《未完成的小说》,女主角与自己的四个分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貌似各依兴趣,各有分工,其实关系不易延续,生存更不宜延续。你难免坐看自己的分身在眼前的日常生活中阵亡。


还有这篇《信仰》。贫困世代,人人都想铤而走险,甚至想发明一个宗教来牟利。有几个中学同学多年后重聚,就要这么白手起家,一个拉一个下水。当年最文静的女生现在坦然直承:“我查了一下法律条文,如果是故意欺骗,就属于诈骗。但如果我们从心里坚信这个宗教,并且毫无恶意,那么就是法律的灰色地带了。”


有点惊悚了吧,你可以接着往下编。我写的推荐语向来不是合格的推荐语,而这回简直就是剧透。但剧透也分两种,我就是引文里那种“毫无恶意”的。


我就想让你翻翻这本小说集。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昼短夜长》

[加]罗因顿·米斯特里 著

熊裕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昼短夜长》是印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的作品,原作名叫作Such A Long Journey。原著在Goodreads上收获4.3分的高分。罗因顿·米斯特里依然将故事背景放在他的家乡印度,借用一家之主古斯塔德平常生活当中的一个小小变故,和一个颇具悬疑感的故事动机——古斯塔德接到朋友拜托他的一个任务,为了帮这个忙,而改变了整个人生——作为小说的切口和骨干,将整个印度的社会、家庭、宗教、伦理,像倒灌恒河水一样,填充进故事当中。无论是《昼短夜长》,还是Such A Long Journey,都十分精准地展现了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感悟:黑夜与旅程,茫然无边际,却总有终点,总能等到白昼的来临。如同豆瓣网友的评论:“印度人不是奇葩,怪咖,傻瓜,笑话,也是辛苦生活着的你我他。”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直人》

[美]理查德·拉索 著

姜小瑁 译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


普利策奖得主理查德·拉索的这部“锈带”学院派诛心之作,堪称美利坚版《围城》。主人公汉克——西宾州立大学英语系代理系主任——在五十岁生日前夕,迎来了人生最混乱的一周:妻子可能远走高飞,风流父亲突然回归,女儿婚姻濒临破裂,同事的活页笔记本螺旋边精准命中他的鼻子,大学经费裁减20%的利剑高悬,而他甚至被怀疑虐杀了校园里的大鹅。


“直人”,这个源自喜剧表演的概念(相声里的捧哏),精准定义了汉克的生存困境:在荒诞的学术生态圈里,他清醒地洞察着官僚主义、派系倾轧和知识分子的虚荣,却不得不扮演那个冷面吐槽、配合演出的小丑。拉索以辛辣的笔触,解剖了知识分子在理想幻灭与生存压力间的精神分裂。汉克的中年危机,是尊严的崩塌,是存在性焦虑的爆发,更是对“我究竟是谁?”的终极拷问。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在家》

[德]尤迪特·海尔曼 著

史竞舟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顾慧薇(资深媒体人)


这是一部读起来很淡的小说,没有大起大落,却有着直抵心灵的能量。故事始于一位女性毅然抛弃过往,独居于北方海边小屋。她通过信件与前夫分享对世界末日的忧虑,通过视频与漂泊异乡的女儿维系情感,在看似平静琐碎的日常中——交友、尝试新关系、观察自然——小心翼翼地重建生活与信任。她也在回望,探寻年轻时未曾抵达的远方所隐藏的故事。


读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侯孝贤式的电影画面,女人独坐窗边写信,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永恒的海浪低吟。时间在这里被拉长、凝固,如同一个沉静的长镜头。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我也只是一个人》

[匈]特雷齐娅·莫拉 著

闵志荣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费多(诗人、作家)


《我也只是一个人》的声线大致处于低音区。冷叙述,带着犹疑和沉溺。双线结构,明线是主角成为裁员浪潮后唯一的“幸运儿”,他在“狗屁的工作”和逐渐破裂的家庭中挣扎。暗线是回忆、联想,以及可能的推演。今日之“我”与过去之“我”相互追逐,听起来像赋格。疯狂和脆弱都在过于强调一个事实:我是一个人。也只是一个人。






图片



翻译 | 长篇小说

《无名咖啡馆》

[奥地利]罗伯特·泽塔勒 著

刘秋叶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人天兀鲁思

2025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在泽塔勒笔下,“无名咖啡馆”既是现实中静默而恒定的一隅,也是精神世界里无数游离灵魂的栖居地。这本书以1966年战后维也纳为背景,讲述了罗伯特·西蒙租赁街角咖啡馆,招待各类顾客的故事,作者以温柔却犀利的笔触,勾勒出一组在边缘地带徘徊的生存者——他们逃离体制、放弃标签、拒绝归类,却在彼此交错的目光中寻找身份与意义。泽塔勒善于将哲学思辨隐匿于日常琐碎之中,将社会结构的不公与个人命运的微澜,轻轻地嵌入一盏咖啡的余温之内。在看似漫谈的对话与沉默中,逐一冲洗读者的偏见、冷漠与疏离。尽管如文中人物所言,“我们这个世界旋转得越来越快,所以那些生活分量不够重的人,有可能会被甩出轨道”,但好在,还有类似《无名咖啡馆》这样的小书“献给所有在废墟里种花的人”。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留言、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 海天湖

值班主编 | 顾慧薇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737.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