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在致股东信中警告,若埃隆·马斯克高达1万亿美元的十年期薪酬计划未获批准,马斯克可能离职。
该薪酬方案于9月5日公布,要求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完成12项业绩目标,包括推动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销售1200万辆电动车、量产100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将公司调整后收益提升至4000亿美元等。若全部达成,马斯克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股票奖励;任一目标未完成则无任何报酬。该提案将于11月6日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与Glass Lewis联合建议投资者投反对票,认为方案规模过大且缺乏约束机制。马斯克通过X平台及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回应,称难以相信自己组建机器人大军后会因这两家机构的建议被赶下台。
10月23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同比增长12%至281亿美元,汽车交付量达49.7万辆,同比增长7%,其中Model 3和Model Y交付48.1万辆,同比增长9%。能源业务收入同比暴涨44%。中国市场销量达16.9万辆,环比增长31%。
但净利润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主要因销售与运营费用增加、AI及其他研发项目持续投入、部分车型固定成本分摊减少、关税上升及销售结构变化导致车辆平均成本提高。运营费用同比增长50%至34.3亿美元。
“以价换量”策略使Model 3和Model Y多次降价,毛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Model S、Model X与Cyber Truck合计交付不足1.6万辆,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美国市场三季度交付激增,受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7500美元政策于9月底到期刺激,形成短期“抢购潮”,四季度销量或随补贴退坡回落。
比亚迪2025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10万辆,纯电车型销量达58.3万辆,连续第四个季度在纯电销量上超过特斯拉。特斯拉汽车监管积分收入同比下滑44%至4.17亿美元。
尽管利润承压,特斯拉现金流保持强劲,三季度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投资达416.5亿美元,环比增长13%。经营现金流为62.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自由现金流为39.9亿美元,同比增长46%。
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强调公司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拐点”,并聚焦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Optimus。他宣布,到2025年底,特斯拉将在奥斯汀部分区域取消Robotaxi安全驾驶员,并扩展服务至8至10个城市,较此前覆盖50%美国人口的目标明显收缩。专为完全自动驾驶设计的Cybercab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
关于Optimus,马斯克坦言手部与前臂仍面临复杂工程挑战,量产时间从2024年推迟至2025年后,现再度延至2026年底,未来最高年产能目标为100万台。由于缺乏完整供应链体系,特斯拉将采取垂直整合策略,自主设计和生产关键零部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灵巧手”涉及材料性能、传感器寿命等尚未突破的科学问题,当前传感器平均寿命仅10万至30万次,实际使用约一个月即需更换,且零件微小脆弱,无法承受碰撞,已超出工程优化范畴。其认为特斯拉此前四年未能实现量产,预计2026年也难以达到规模生产水平。
10月23日马斯克宣布Optimus量产推迟后,特斯拉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4%。马斯克表示,其薪酬方案并非单纯追求经济回报,而是希望获得更多投票控制权,以确保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业务按长期愿景推进。
特斯拉已将未来押注于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但销售1200万辆电动车、量产100万台机器人并推动市值至8.5万亿美元等目标,在未来十年内均面临巨大现实挑战,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