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选择  怎么  可以  服务  上海  北京  page 

红楼梦里的“亮证姐”

   日期:2025-08-06     移动: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quote/1517.html

秦可卿死亡后,王熙凤被贾珍请出协理宁国府,她也因此事在贾府大大地立威,并且很快趁热打铁,干了一件伤天害理之事,即弄权铁槛寺的一段公案。

水月庵是离贾府家庙铁槛寺不远的一处尼姑庵,这庵里的住持净虚师太,之前曾在长安县的善才庵出家,因此跟长安的张财主相熟。

这张财主有个女儿张金哥,之前许给了长安守备之子,原本是一段天作之合,金玉良缘,但一次偶然的机会,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也看上了张金哥,也发誓要娶。

一女不能许两家,张家陷入两难境地,后来守备得知此信,就来作践辱骂,然后,原本可能成为亲家的两家,因为李衙内这小舅子的掺和,成了告状打官司的仇人。

张家仗着有钱,也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上京来找门路,务必要退亲,于是就找到了旧相识净虚师太。但这净虚师太只是个姑子,又没什么权力,她焉能了结这样的官司?

图片

别着急,她跟贾府王夫人、王熙凤的关系可不一般,原文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曾明确写道,净虚师太到贾府见了王夫人,之后又去于老爷府上去了,由此可知,这老尼不简单。

细想想这也很好理解,她毕竟是一庵的住持,跟贾府、于府这样有权有势人家的太太、奶奶相熟,再正常不过,尤其像王夫人这样的,平时就吃斋念佛,对待出家人自然是十分虔诚敬重的。

也因此,当净虚收了张财主的好处之后,自然得找贾府解决此事,她原本想着走王夫人的门路,毕竟她跟太太比较熟,平时也常会,但这净虚也非常会审时度势见风使舵。

她何尝不知道,如今荣国府的大管家是王熙凤,而太太已经不大管事了,因此,她便将这件官司说给了王熙凤,她知道,这事儿对凤姐来说,不过就是一封信一句话的事儿,简直易如反掌。

为了让凤姐兜揽这件官司,这老尼姑还用了一个激将法,轻松将凤姐玩弄于股掌之间,王熙凤乖乖上钩,而且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来不信什么阴司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王熙凤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显然是准备出面干预这件官司事了,毕竟这还在她够得着的权力范围内,因此她说,只要张财主拿出三千两银子,她就替他出这口气。

这三千两多不多?多啊,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跟我们今天听到有人买彩票中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

图片

但你看老尼姑咋说的,有,有!这个不难。估计凤姐也是没经验,第一次兜揽这样的案子,她以为开口要三千两已经算多得了,即便她当时开口五千两甚至一万两,老尼姑也会爽快答应,反正她又不用出钱,都是张财主买单。

因为就在此前,张财主为了面子,已经跟净虚老尼姑交了底,只要这事儿能办成,就是倾家荡产的孝顺都愿意。一个财主,倾家荡产得有多少银子?少说也得有个十万两吧?

但是你看,钱再多没用啊,有了官司还得想办法寻求权力的庇护,而对王熙凤来说,有了权力,想要多少钱,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在老尼姑的穿针引线下,一场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就这么成了。当然,作为中间人的老尼姑,她怎么可能免费跑前跑后?落入她口袋的打点费,可能比王熙凤的三千两还要多。

毕竟,没有她居中牵线撮合,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成,她虽然无权无势,但她两头都熟啊,有资源有人脉就不愁没钱啊。

王熙凤得到了银子的允诺后,第二天就喊来了心腹旺儿,让他火速进城,找文书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知会长安节度使云光。

图片

这云光老爷久欠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对他来说,不过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非常简单,因此岂有不允之理,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此事,并给了回书。

就这样,王熙凤就只是坐在水月庵里,什么都没干,不过就是交代了几句话,让人写了一封书信,三千两银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到账了。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王熙凤让人写信给云光,是以贾琏的名义,因为贾琏身上捐着个同知的身份,又在荣国府当差办事,还常常被父亲派出去办事,且是国公之后,所以跟云光应该彼此熟识的。

云光一看是荣国府直系后代贾琏的来信,自然不会等闲视之,加上他本来就欠贾府的人情,借这个机会还个人情给贾府,再好不过了。

云光欠贾府的什么人情呢?有没有可能像贾雨村一样,他在仕途上的任职、升迁也曾得到贾府的暗中协助?如果属实的话,那这可真是个大大的人情,与凤姐求他了结官司一事相比,后者真的算是“这点小事”了。

图片

这一场官司,对既得利益者来说,自然是一举多得三方共赢的好事。云光借此还了贾府的一个人情,而王熙凤借此入账了三千两银子,且发现了致富的新捷径,而净虚老尼因帮张财主了结此事,好处费自然也是大大滴。

但这一场官司却也害了一对有情人,张财主这人虽然趋炎附势,拜高踩低,但没想到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张金哥得知父母退婚,一条麻绳悄悄自缢了。而未婚夫守备之子得知金哥自缢,也投河而死。张、李两家也落得人财两空。

最令人胆寒和震惊的是,经过此事之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肆的作为起来。脂砚斋因此将她和贾雨村并称为“一对乱世之奸雄”。

王熙凤一定认为,既然权力来钱这么快这么轻松,以后有了这样的事,她自然上赶着要兜揽了,随便写封信说句话亮个证就把事办了,还能轻松入账大把银子,多好的事啊。

毫无疑问,凤姐所作所为,日后都会付出惨痛代价,也必将成为贾府被抄没的罪证之一。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文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1517.html     企库往 http://baitong.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