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千年文化与智慧的中国传统美食,豆腐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为使辖区青少年深入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大豆的奥秘及豆腐的历史与现状,近日,通安镇华通五区的学子们深入老相食豆腐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与知识的研学之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6/092627392.jpg" alt="" />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讲解员以“一粒黄豆的旅行”为题,通过互动问答形式展开。“黄豆能转化为哪些形态?”“豆腐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学子们积极思考与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他们对豆制品的兴趣愈发浓厚,现场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展览内容从新石器时代的磨豆石器,到明清时期的豆腐模具;从记录豆腐起源的古籍拓片,到现代豆制品生产线模型,这些展品生动地串联起豆腐文化的发展历程。学子们在“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复原场景前驻足思考;对豆腐“清白方正”的寓意,他们也默默铭记于心。
备受期待的豆腐制作体验环节终于到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子们围坐在操作台前,化身为“小小豆腐匠”。老师提醒:“握稳石磨把手,保持同一方向缓缓转动。”随着老师的指导,学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石磨,目睹黄豆在研磨中化为细腻的豆浆,眼中充满了惊喜。在过滤豆浆时,他们屏息凝神,唯恐遗漏一丝豆渣;在点卤环节,更是全神贯注——目睹豆浆逐渐凝结成嫩滑的豆腐脑,仿佛见证了一场“神奇的魔法”。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观察、聆听、实践”的立体体验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到传统饮食文化的脉动。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学到了豆腐制作的传统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内涵——专注、细致、耐心与坚持。社区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华通五区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开展更多如民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特色活动,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实践中拓宽视野,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