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结合三甲医院法律事务繁杂、法律需求多、内部人员不能满足法治需求现状,实践法务部+外聘法律顾问的模式。
主要措施:(1)建立党委领导下医院法治建设的院—部门—科室—岗位四级法治体系,明确医院法治重点工作。(2)实践法务部+外聘法律顾问模式,发挥法务部内部管理职能,综合律所的法律专业性。(3)明确法务部承担法律业务和法律行政两大职责,确定外聘法律顾问条件、职责、考核等。(4)医疗诉讼案件形成集维权、防范、预警、宣传、培训、考核、质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系统化管理。完善案件管理表单,形成自始至终闭环管理;分析指导案件,加强宣传培训与考核,进行风险提示,从事后管理转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防范。(5)合法性审查双审制,法律顾问2人审和法务部2人审结合。(6)其他:法律咨询与讨论。
主要效果:(1)完善法治管理制度:《法治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法律顾问工作制度》《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诉讼案件管理制度》等。(2)职工法治意识增强,咨询和合同审核数量增加,涉及部门扩大。(3)减少经济损失,医院案均赔偿额18.17万元,全国2018年为25.4万元;败诉率67.4%,全国2023年为76.65%;轻微责任案件比为31%,全国2023年为12.9%;次要责任案件比为42%,全国2023年为31.9%;没有全责案件。(4)法治成果多样:医患纠纷法官工作室、科研成果、教学任务、内刊案例汇编等。
开展“法治医院”建设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之一,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先后发文要求医院推进法治建设。本文结合三甲医院的实际问题,对法务部+法律顾问模式进行探讨。
国内医院没有统一的法治医院建设模式,主要有5种模式:法制部门模式;法制部门+外聘法律顾问模式;其他行政部门+外聘法律顾问模式;长期外聘法律顾问模式;临时外聘法律顾问模式。
1.法律事务繁杂:三甲医院往往是融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院,所涉及的法律事务繁杂。
2.法律需求更广泛:三甲医院规模大、领域多、影响广,民法、行政法、刑法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医院运营相关,依法决策、依法执业、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等需要更多方面法律支撑。
3.负面信息影响更严重:三甲医院负面信息更易引起关注,负面信息传播严重影响医院自身运营,贬损卫生行业形象,甚至影响政府形象。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设置专职法律部门占比低于35%。对部分医院来说,内部法律人才不能满足三甲医院医疗、合同、建筑、人事、科研、舆情等多方面的法律需求。法务部+法律顾问模式的优势:法务部与外聘法律顾问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一是有效维权,充分发挥法务部内部管理职能,综合律所的法律专业性。二是利于医院系统化、综合化管理,法务部可以将法律事务中暴露出的医院管理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案促改。三是强化针对性管理。法务部根据医院、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管理。
二、主要做法
医院成立了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法治医院”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医院五年法治建设目标:建立四个体系(法治医院责任体系、普法宣传体系、法律培训体系、执法用法体系);完善四项制度(法治医院工作制度、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诉讼案件管理制度、法律事务评析制度);加强两个建设(法治医院品牌建设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2019年成立法务部,目前配有4名人员,其中2人兼有医学背景、临床经历及法律执业资格证书,2人拥有法学本科学历。建立临床科室法务专员工作群以及行政部门合同管理群,法务部及时推送相关法律信息。
一是明确聘用法律顾问条件。聘请法律顾问基本条件为综合性律所,住所地在医院所在地,日常服务人员至少2人。对律所评分标准的一级指标包括报价、律所及服务团队综合能力、服务团队人员情况、服务方案、服务措施、服务承诺、同类项目业绩七个方面;二级指标细化不同方法,如对律所成立年限,是否担任医疗机构、政府、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等进行评价,对律师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的律师级别、年限、学历及专业、医疗机构服务经历等进行评价。
二是明确法律顾问职责及服务内容。法律顾问工作内容分为专项服务和基础服务。专项服务是接受医院单独委托,进行诉讼、调解、仲裁、谈判等;基础服务是指进行法律宣传与培训、审核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接受法律咨询、参加重大事件讨论等。
三是强化对法律顾问的考核工作。基础服务是年度考核,专项服务是每项考核。
法务部承担法律业务事务和法律行政事务两大职能。法务部具有独立代理医疗案件诉讼能力,负责医院法律培训、宣传、考核,拟定、落实医院法治建设方案、计划、措施等,参与处理医院相关法律事务,提供法律建议。

以处理医院诉讼案件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形成集维权、防范、预警、宣传、培训、考核、质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系统化管理。
1.规范管理,形成规制
法务部拟定案件管理表单:案件登记表、案件告知函、案件确认函、会议沟通记录单、判决情况单、年度案件总结等,形成自始至终的闭环管理。
2.法律指导,有效维权
法务部告知科室案件审理流程,组织科室和法律顾问分析案件,指导科室撰写陈述意见。每个案件至少召开2次线下沟通会,微信群、电话随时沟通,整理“医方陈述意见模板”等。
3.明确风险,重点防范
分析网络公开案件、医院涉诉案件、科室涉诉案件。
(1)整理同类案件,如尸检问题、诉讼时效、拖欠医疗费的处理等,提炼法院对于医疗注意义务、告知义务、紧急救护义务、安全保障义务等的评价要点,在培训中反馈给医务人员。
(2)医院涉诉案件分析,重点涵盖案件数量、涉案科室、诉讼金额、案件审结情况、败诉原因等,明确医院管理薄弱环节,指导医院重点管理。
(3)科室涉诉案件分析,重点汇总科室案件审结情况、主要法律风险环节、在诉案件审理进程等,为科室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4.风险提示,预警管理
依据对上述三类案件的分析结果和当年医院诉讼情况,向全院和科室发送《法律风险提示函》。2021-2023年分别发送科室年度提示函31份、42份、45份。
5.普法传法,形成氛围
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中设立普法宣传专栏,建立法务专员群,通过微信、医院电子屏、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不定期推送审判案例、讲解法律条款、发送法律风险提示等内容,随时向科室提供法律咨询。
6.加强培训,提升意识
对院领导、临床人员、新入职人员、规培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进行不同法律内容的培训,每年度至少四次,对年度诉讼较多或风险高、有需求的科室,入科开展专项讲座。
医院中心学法
7.重视考核,夯实法治
网络答题进行法律知识考核;科室进行法治绩效考核,将科室年度涉诉案件情况、参加法律培训考核情况作为绩效指标。
8.联合质控,共筑堡垒
法务部将法律风险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将风险点控制融入规章制度、日常管理质控中,如病案管理、医疗质量、人事管理、医疗宣传、行风监察等。
9.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法务部承担医疗法律教学任务、岗前培训法律课程,开展课题研究。
拟定合法性审查制度,参与合同合法性审查流程;制定合同审核申请表单、重大事项(合同)合法性审查意见表单;合同审核实行双审制,2名法律顾问审核签名,2名法务部人员审核;举行合同法律风险综合培训及专项合同培训;梳理合同模板等。
应邀参与医院重大决策、重大事件讨论,给予法律支持。
三、实施成效
(1)完善制度:《法治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法律顾问工作制度》《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诉讼案件管理制度》等。
(2)梳理工作程序:诉讼案件管理程序、合同审核程序、侵犯医院名誉权维权程序等。
(3)常态化法律培训与宣传。
(4)多部门合作,以法促建提质。
咨询数量:2019年10多个,2024年上半年50多个。合同审核数量:2019年13份,反馈意见60项,涉及部门8个;截至2024年7月30日为108份,反馈意见409项,涉及部门19个。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法治建设能有效控制医院赔偿总额。医院2019—2023年医疗损害责任案件审判情况与全国2023年数据对比,败诉率为67.4%,全国为76.65%;轻微责任案件比例为31%,全国为12.9%;次要责任案件比例为42%,全国为31.9%;没有全责案件;案均赔偿金额18.17万元,低于董圣洁统计的全国2018年的25.4万元。
(1)医院与当地法院建立“医患纠纷法官工作室”,法官进医院化解医患纠纷。
(2)医院与所属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本科生医学法学课程。
(3)科研成果方面,已发表医院法治建设相关文章10余篇,完成省厅级课题各1项。
(4)参加学术交流。
(5)汇编案例,印发全院学习。
法治医院建设是践行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也是医院发展的内在需求。三甲医院实践“法务部+法律顾问”模式,使两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立足于法、依托于法;法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推动依法决策、依法监督、依法管理、依法执业、依法维权;诉讼案件一体化管理、合同合法性审查等措施,实现法律事务从事后处理转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法治培训宣传考核,营造医院法治氛围,提升职工法治意识,强化职工有事问法、找法,办事靠法、用法。法治建设护航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行,不偏航、不出轨,才能把医院各项业务做好、做强、做长远。
来源于忠言法语,作者田胜男 阎雪
作者简介:田胜男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研究员;阎雪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 教授
讲师招募
招募领域:以健康为中心/院内绩效管理/医院护理管理/医患体验管理与评价/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等
1.授课时长45-60分钟/场。
2.健康界提供全套宣传资源(海报、推广文案、直播间搭建、500+社群推广等)。
3.求贤若渴,提供长期合作机会,课酬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