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开发中,材料成本占比超60%,供应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项目利润与工期。甲供材(甲方直供)和甲指乙供(甲方指定、乙方采购)是两种核心模式,但不少项目因选错模式导致成本失控或质量纠纷。
本文结合标杆房企实战数据,拆解两种模式的适用场景、成本差异及落地避坑策略,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可照搬的解决方案。
定义与本质区别
本章基于国家建筑法规及行业实操标准,系统解析“甲供材”与“甲指乙供”的核心定义、操作流程及法律本质。通过标杆房企案例及工程管理规范,厘清两种模式的权责边界与运作逻辑,避免因概念混淆引发合同纠纷。帮您管好每一个工程项目,点击了解
1. 甲供材(甲方直供):所有权与风险由甲方主导
定义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本)》(GF-2017-0201),“甲供材”指由发包方(甲方)直接采购并供应至施工现场的材料,乙方仅负责施工领用及现场管理。材料所有权归属甲方,质量选型责任由甲方承担,数量损耗风险由乙方承担。
操作流程(四步闭环管理):
说明:
① 招标定标:甲方通过采购平台招标;
② 合同签订:甲方与供应商签订现款现货合同;
③ 到货验收:甲方、乙方、监理三方现场签认《甲供材料进场验收单》,核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外观质量;
④ 领用结算:乙方按施工进度申领,超供部分按合同价120%扣款(具体扣款比例合同约定)。
2. 甲指乙供(甲方指定采购):采购权移交但品质权保留
定义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解释(一)》第十三条,“甲指乙供”指甲方限定材料品牌、技术参数及供应商短名单(≥3家),乙方在指定范围内采购并承担付款责任。材料所有权归属乙方,质量验收责任由乙方与甲方共担。
操作流程(三方制衡机制):
说明:
① 品牌锁定:甲方发布《指定材料清单》(如瓷砖限定马可波罗、东鹏、诺贝尔3个品牌);
② 乙方采购:乙方与指定供应商签订合同,需向甲方备案合同及发票(如碧桂园要求48小时内备案);
③ 质量监管:甲方每月抽检送第三方实验室(如SGS),费用由乙方承担。某项目发现仿冒防水卷材,按合同价200%罚款;
④ 争议处理: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乙方可向指定供应商索赔,甲方承担连带责任(司法解释(一)第十三条)。
3. 本质区别:五大维度法律与实操差异
关键差异说明:
● 甲供材是甲方“买菜下厨”,直接掌控供应链但需承担断供及超供风险。
● 甲指乙供是甲方“定制菜谱”,乙方“买菜烹饪”,但需防范乙方与供应商串通加价。
4. 法律合规要点:规避指定垄断与验收漏洞
4.1 禁止独家指定: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禁止甲方指定单一品牌(如限定唯一水泥厂),否则视为排斥投标人。实操中需至少提供3家供应商选项。
4.2 验收强制规范:
● 甲供材需执行“三证一报告”制度(合格证、质检证、生产许可证、第三方检测报告);
● 甲指乙供材料进场需留存样品封存(如防水卷材留1m²样品),争议时作为鉴定依据。
总之,甲供材是甲方对供应链的深度掌控,适合高价值标准化材料;甲指乙供是品质权与采购权的分离设计,适配非标定制材料。无论何种模式,均需严守“品牌开放、验收留痕、权责书面化”三大铁律。
优缺点对决
本章基于行业规范、司法判例及标杆企业实战数据,系统性对比甲供材与甲指乙供模式在成本控制、质量保障、风险分担三大核心维度的真实表现。数据来源于住建部建材成本监测报告、最高法院判例(如(2018)最高法民终920号)及头部房企供应链年报,避免主观臆断,为决策提供可量化依据。
1. 成本维度:资金占用 vs 价格虚高
1.1 甲供材的成本优势与资金压力
● 采购成本节约8%-15%:
甲方通过集中采购压降中间环节,如钢筋甲供价较乙供低8%(龙湖西南项目实测数据),防水卷材价差达12%。主因是批量采购获取折扣(如水泥全国统购价差超10%)及剔除乙方利润加价。点击了解AI降本,把钱花在刀刃上
● 资金成本吞噬利润:
甲方需承担现款现货压力,以砼为例,月结需垫资300万/万方;若融资成本>10%(如中小房企),甲供综合成本反超乙供1%。
● 隐性管理成本:
需配置3-5人专职团队管理出入库,成本约15元/吨;超供纠纷处理成本占比材料总价3%。
1.2 甲指乙供的成本转嫁与价格失控
● 乙方加价10%-20%:
乙方在甲方指定价基础上叠加采保费、管理费及利润,如瓷砖甲指价较甲供高15%。
● 资金压力转移:
乙方垫付材料款,万科项目平均账期45天,缓解甲方现金流。
● 税筹劣势:
甲方无法通过材料公司加价做大成本抵扣土地增值税。
成本维度小结:甲供材赢在采购价差,输在资金占用;甲指乙供赢在轻资产运营,输在价格失控。
2. 质量维度:源头可控 vs 以次充好
2.1 甲供材的质量保障与责任边界
● 合格率提升18%以上:
甲方直控供应商,防水卷材抽检合格率100%(乙供仅82%);
● 司法责任明确:
依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第12条,甲方承担材料选型责任,乙方仅对施工工艺负责。
● 验收流程刚性:
实行“三单制”(到货单、领用单、对账单),确保材料溯源。
2.2 甲指乙供的质量风险与监管漏洞
● 仿冒品风险激增70%:
乙方为赚取价差采购仿冒品牌,某项目瓷砖以次充好导致返工损失200万。
● 质量责任转嫁乙方:
合同约定乙方承担采购责任,但甲方需举证乙方故意造假(如未保留飞检记录则败诉风险高)。
● 验收形式化:
仅20%项目执行第三方飞检(费用由乙方承担),多数依赖乙方自检报告。
质量维度小结:甲供材实现源头控质,甲指乙供依赖乙方自律且风险不可控。
3. 风险维度:供应中断 vs 供应链断裂
3.1 甲供材的断供与超供风险
● 断供概率12%:
资金链紧张时易引发断供(如某项目水泥厂因甲方付款延迟停产40天,工期索赔300万)。
● 超供纠纷高发:
因设计变更或乙方浪费,超供量达5%-15%,扣款时易冲突)。
● 法律应对策略:
购买供应链保险(费率0.3%-0.5%)承保断供损失;合同约定“乙方月度需求计划偏差>5%承担违约金”。
3.2 甲指乙供的供应链与税务风险
● 供应商垄断:
甲方指定单一品牌时,乙方丧失议价权(如某项目电缆因独家指定价上浮18%)。
● 三流不合一引发涉税风险:
若甲方直接付款给供应商但未签三方协议,涉嫌虚开发票(依据国税发〔1995〕192号)。
● 劳务纠纷连带责任:
乙方拖欠供应商货款时,甲方可能被追加为被告。
风险维度小结:甲供材需防范资金链断裂,甲指乙供需规避供应链及税务合规风险。
4. 标杆企业实战策略
5. 核心结论
● 成本:价差>8%且融资成本<10%时,甲供材具备优势;反之优选甲指乙供。
● 质量:结构材料/防水等强制使用甲供材;饰面材料可甲指但需保留飞检权。
● 风险:甲供材必签“超供扣款条款+供应链保险”;甲指乙供需实现“三流合一”。
成本量化分析
本章基于2025年5月最新市场数据(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周报、瑞达恒钢筋价格报告、住建部成本监测),结合10万㎡高层住宅项目案例,量化对比甲供材与甲指乙供模式的成本差异。数据涵盖材料价差、资金成本、管理费、税务影响等维度,严格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范》(GB50500-2013)和采保费分摊规则,揭示两种模式的实际经济性差距。
1. 案例最新材料价格基准
市场监测数据
说明:价格含运费、税费,不含泵送费;区域价差受供需、运输成本影响显著
2. 甲供材模式成本拆解(以10万㎡项目为例)
2.1 直接采购成本
● 钢筋:甲供集中采购价较市场价低8%-10%,按全国均价3,314元/吨计算:
甲供价 = 3,314 × (1-9%) = 3,016元/吨
● 混凝土:甲供价较乙供低5%-8%,按329元/m³计算:
甲供价 = 329 × (1-6.5%) = 308元/m³
2.2 资金成本(关键变量)
● 垫资规则:钢筋现款现货,混凝土月结(账期30天)。
● 融资成本:大型房企融资利率5%-6%(如龙湖),中小房企10%-12%。
资金成本=材料总价×融资利率×(垫资周期/365)
钢筋资金成本:3,016元/吨 × 5,000吨 × 6% × (30/365) = 74.3万元
混凝土资金成本:308元/m³ × 30,000m³ × 6% × (30/365) = 45.5万元
2.3 管理及采保费
① 采保费率:依据GB50500-2013规定,甲供材采保费率2.5%。
● 若甲方自行保管:采保费全归甲方(钢筋:3,016×2.5%=75.4元/吨)
● 若乙方保管:甲方承担40%,乙方承担60%(钢筋甲方成本:3,016×2.5%×40%=30.2元/吨)。
② 管理成本:专职团队3人×年薪15万=45万/年,摊至项目约15元/吨。
4. 超供扣减风险
超供率约5%-10%(司法判例数据),超供部分按市场价150%扣款:
钢筋超供成本 = 5,000吨×8%×3,314×150% = 198.8万元(需合同明确规避)
3. 甲指乙供模式成本拆解
3.1 乙方采购加价机制
加价幅度:乙方在甲方指定价基础上叠加10%-20%综合费(采保费+管理费+利润)。
● 钢筋采购价:3,314元/吨 × (1+15%) = 3,811元/吨
● 混凝土采购价:329元/m³ × (1+12%) = 368元/m³
3.2 资金成本转移
乙方垫资周期45天(万科项目均值),甲方资金成本为0。
3.3 质量风险成本
仿冒材料导致返工率提升70%,损失占比材料总价3%-5%:
钢筋质量风险成本 = 5,000吨×3,811×4% = 76.2万元
4. 综合成本对比表(10万㎡项目)
关键结论:
● 甲供材总成本低8.5%:价差优势(钢筋-21%、混凝土-16%)抵消资金与管理成本;
● 临界点:若甲方融资成本>10%,甲供优势消失(中小房企慎用);
● 隐性成本主导:超供扣减(甲供)与质量风险(甲指)占总成本9%-15%,需通过合同刚性条款控制。点击了解AI降本,把钱花在刀刃上
5. 税务与结算规范要点
5.1 甲供材税务处理(依据国税发〔1995〕192号)
● 材料成本计入开发成本,抵扣土地增值税;
● 发票流要求:甲方直接接收供应商发票,避免“三流不合一”涉税风险。
5.2 甲指乙供结算规则(GB50500-2013第3.2.1条)
● 乙方需提供采购发票备案,甲方保留审计权;
● 若实际采购价低于甲指价,差额50%返还甲方(万科合同条款)。
5.3 采保费分摊(地方规范示例)
6. 决策建议
6.1 优先甲供材的场景:
● 融资成本<8%、材料用量>5,000吨或3万m³、质量敏感材料(防水/保温);
● 合同必备条款:超供扣减公式、采保责任方、发票直开甲方。
6.2 优先甲指乙供的场景:
● 融资成本>10%、非标材料(定制石材)、管理团队薄弱;
● 合同必备条款:价差返还机制、第三方飞检费用承担方。
什么情况选甲供或甲指?
材料供应模式的选择本质是甲方在“控制权”与“管理成本”间的权衡。本章结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规范,基于标杆房企实战数据及司法判例,从材料属性、资金能力、管理资源、风险偏好四大维度,拆解两种模式的刚性适用边界,并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决策清单。
1. 优先选择甲供材的5类核心场景
适用逻辑:当材料成本占比高、质量风险影响大,且甲方具备资金或集采优势时,甲供材能实现成本压降与质量强控。
1.1 高价值大宗材料(成本占比>60%)
● 典型材料:钢筋、商品混凝土、电缆。
● 合规依据: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范》(GB50500-2013)第3.2.1条,甲方需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甲供材清单及扣减规则。
1.2 质量敏感型关键材料(劣质品引发损失>200万)
● 典型材料:防水卷材、防火保温板、结构胶。
1.3 标准化程度高的集采红利材料
● 典型材料:水泥、瓷砖、卫浴(全国统购价差超10%)
● 操作要点:甲方通过材料公司集中采购,同步实现:
① 税筹增效:加价做大开发成本,降低土地增值税负2.5%(龙湖模式);
② 融资便利:材料公司流水可申请供应链贷款,利率较开发贷低2%。
1.4 需统一产品调性的多标段项目
● 典型场景:大型商业综合体外立面石材、高端楼盘精装五金。
1.5 甲方融资成本<8%且具备专职团队
临界点公式:甲供成本优势 = 采购价差 - 资金成本 - 管理成本
● 当融资成本>10%时,甲供综合成本反超乙供1%;
● 需配置3-5人管理团队,以钢筋为例,成本约15元/吨。
2. 优先选择甲指乙供的4类核心场景
适用逻辑:当材料非标性强、甲方资金或管理资源有限时,甲指乙供可转移风险并提升效率。
2.1 非标定制材料(需本地化适配)
● 典型材料:艺术玻璃、异形石材、景观雕塑。
● 操作规范:
① 甲方指定3-5家同档次品牌(避免违反《招标投标法》第二十条排斥潜在供应商);
② 要求乙方提供采购合同备案,保留价格审计权(如实际采购价低于甲指价,差额50%返还甲方)。
2.2 甲方融资成本>10%或现金流紧张
数据对比:
2.3 总包具备优质供应链管理能力
● 适用主体:中建、中铁等央企总包,或区域深耕型民企。
● 案例:南通某项目由中建三局采购甲指苗木,损耗率降至3%,较甲供模式节省仓储成本8%。
2.4 甲方管理团队薄弱或无材料公司
风险规避:
● 采用“三方协议”明确质量责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司解释(一)》第十三条);
● 约定第三方飞检制度,费用由乙方承担(如某项目瓷砖检测费占比0.2%)。
3. 标杆企业模式选择策略
4. 决策流程图及例外处理
例外情况处理:
① 政策强制场景:政府投资项目(如学校、医院)需甲供钢材/混凝土,依据《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发改委16号令);
② 总包抵制应对:甲指乙供合同中约定“材料价差返还条款”,允许乙方保留5%-8%合理利润。
5. 本章核心结论
● 甲供材:赢在成本与质量,适用“资金强+材料重”场景;
● 甲指乙供:赢在效率与风险转移,适用“管理弱+非标多”场景。
决策本质是资源与风险的置换,无最优解,只有最适配解。
落地实施风险规避
本章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国税发〔1995〕192号)及最高法院判例(如(2023)最高法民申1245号),提供两种模式的全流程操作模板。数据来自标杆房企项目实测,涵盖合同条款设计、验收标准、风险闭环管理,确保可100%落地执行。
1. 甲供材模式操作手册(四步法)
1.1 合同关键条款设计(示例:钢筋甲供)
● 材料供应范围条款
"甲方供应HRB400E钢筋总量5,000吨(±5%浮动),超供部分按当月市场价120%扣减工程款;欠供导致停工损失由甲方承担。"
● 计划与领用条款
"乙方每月25日前提交下月需求计划(精确至±3%),超领部分按市场价150%扣款;甲方延迟供货超48小时,按5,000元/天赔偿。"
● 采保费分摊条款
"采保费率2.5%,其中甲方承担保管费(0.8%),乙方承担采购费(1.7%),结算时从工程款扣除。"
依据:GB50500-2013附录B采保费分摊规则
1.2 验收三单制操作流程
1.3 超供处理标准流程
1.4 风险规避三把锁
锁1:供应链保险
投保材料断供险(费率0.3%-0.5%),覆盖供应商破产风险
锁2:付款担保
要求供应商提供银行保函(担保金额≥合同价20%)
锁3:区块链存证
验收单据实时上传司法区块链(蚂蚁链存证成本0.5元/单)
2. 甲指乙供模式操作手册(防坑五招)
2.1 供应商管理刚性规则
● 名单制定:至少指定3家同档次品牌(禁用独家),提供型号价格库(如:东鹏瓷砖 EFG126 单价≤85元/㎡,马可波罗同款≤88元/㎡)
● 采购审计权:
"乙方采购价高于甲方指定价时,超额部分甲方不予支付;低于指定价时,差额50%返还甲方。"
2.2 质量飞检执行标准
2.3 三流合一税务合规
2.4 供应链断裂应急预案
● 预警机制:乙方每月提供供应商付款凭证(逾期超30天启动预警)
● 兜底方案:甲方储备2家备用供应商(合同约定可强制切换)
2.5 结算争议处理条款
"材料价格波动超±5%时,按施工期《XX省造价信息》均价调整;争议部分委托中价协专家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3. 司法判例风险警示
结 语
选择材料供应模式的核心逻辑,本质是资金效率与管控深度的权衡。数据证明,当融资成本低于10%且材料价差大于8%时,甲供材能实现5%-8%的综合成本优势;反之,甲指乙供通过转移资金压力和管理负担,成为高周转项目的务实选择。但无论何种模式,超供扣款条款、飞检制度、三流合一的刚性执行,才是避免数百万损失的生死线。
房企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模式的动态适配——豪宅项目用甲供材死磕成本与品质,刚需盘借甲指乙供保障现金流;更在于将合同条款转化为可落地的“操作铁律”。记住:省下的每一分材料钱都是纯利润,而失控的每一次验收都可能吞噬整个项目的利润。
资料声明:本文数据与案例引自行业报告、政策文件及房企实战项目,部分内容经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