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的背后,是驾驶习惯、出行时段选择以及客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夏季更加复杂:
(一)高温天气影响生理状态
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困倦、注意力下降等生理反应。长时间驾驶过程中,若未得到充分休息,驾驶人极易陷入“视线模糊、大脑待机、双眼关机”的疲劳状态。
(二)避高温心理诱发夜间行车
为避开白天高温,不少驾驶人选择夜间或凌晨出行,客货混行的交通环境显著增加。这种时段原本是人体生理休眠期,驾驶人警觉性较低,极易发生疲劳导致的追尾、偏离等事故。
(三)集中出行、多人同行提升事故后果
暑期出行以家庭自驾和结伴出行为主,乘员人数普遍较多。一旦驾驶人疲劳失控,容易造成车辆侧翻、碰撞等事故,后果严重,群体伤亡风险高。
(四)行车前准备不足与休息机制缺失
部分驾驶人未做好路线规划,忽视中途休息安排;部分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长途驾驶中强忍疲劳、长时间不开窗通风,未遵循“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休息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规定,风险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