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9wtbt

http://baitong.kub2b.com/com9wtbt/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职业人】武夷山下守茶人(图)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开栏的话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到世界格局,小到你我手中用的手机,总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在精神价值领域,也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有些时候,我们更开放包容了;有些时候,我们又似乎倒退了不少。“职业人”这个栏目的开设,没有什么宏大的意图,只是希望,在强烈呼唤正向道德甚至泛道德化的当下,让我们放下架子,回归一个职业人对于职业最基本的尊重与坚持。

  不理解,一位茶艺师泡出的茶,和自己泡出的茶,究竟能有多大的差别,非要弄到旁边有一位穿着典雅、被评了等级的专业茶艺师“辅佐”?茶与茶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云泥之别?

  在武夷山景区九龙窠的一家茶舍里,一包包茶叶一字摆开,茶艺师李绚绿娴熟地一泡、两泡、三泡地,不断为客人泡茶。

  客人喝茶,更在品茶。

  “嗯,这株茶树是不是南边有岩石挡光,一步之外还有溪水流过?”客人猜测着这泡茶茶树的位置。李绚绿点头,“您真是懂茶的人啊!八九不离十,只是岩石在北边,南边挡光的是一株比茶树高的灌木。”

  对非精通茶尤其是武夷岩茶的人来说,听这段对话感觉真是故弄玄虚,总带着点半信半疑。然而,在李绚绿这样的高级茶艺师看来,那些极少数能品到如此境界的茶客,品茶更像是一场华山论剑般的高手过招,而茶艺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瓷器的盖杯,使得岩茶9泡过程中,完整展示其茶的香、清、甘、活。

  武夷山是茶乡,大红袍最负盛名,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1999年,刚过20岁的李绚绿来到九龙窠,就在母树下的凉亭里,跟着师傅学习茶艺,从完全不懂茶的小女孩到给多位国家领导人服务介绍过大红袍茶文化的优秀茶艺师,茶的清雅之气,也润进了她的气质。“2000年我第一次接待国家领导人后,无形中便有了使命感,想为每位来宾讲一片茶叶的历程,一棵茶树的故事。”

  李绚绿和好闺蜜陈丹红经营的茶室,就与这6株大红袍母茶树遥遥相对,名曰“母树茶寮”。坐在半敞开的茶寮内,泡一壶好茶,静静地看着对面岩石上几棵母树随风摇曳,如果再有一位懂茶之人一同闲叙,那便是李绚绿心中最享受的一刻了。

  2006年,作为景区工作人员的陈丹红被分配管理那间母树茶寮。“一红一绿”两姐妹,把茶寮作为宣传大红袍文化的重要窗口,9年下来,与不少爱茶之人就是在这间茶寮的一盏茶功夫,交为茶友进而成为朋友。

  北京一位文工团团长在茶寮小坐,通过品茶聊茶对姐妹俩对茶的热爱与执着万分感慨,后来专门为她们谱写了一首《红袍公主》的歌曲。

  茶寮经营者还有一个责任,就是看护那六株母树。陈丹红和李绚绿见过,有日本人穿着隆重华服前来朝拜母树;也见过有客人攀爬岩石想近距离观看母树被保安请走。日日相对,甚至母树的一点点变化,姐妹俩都观察得仔细。

  满足,或许是两姐妹那几年生活的写照。“有时候,最后一束阳光射进岩谷,岩石都成了红色,衬着母树的绿,然后慢慢光影变化着又暗淡下来,一天的暑热消褪,再沏上最后一盏茶,我想到了那句—岁月静好。”

  这样的满足,随着景区打算拍卖“母树茶寮”经营权那天被打碎。

  其实,早在2007年,景区调整茶寮经营方式,“一红一绿”姐妹俩曾失去过茶寮一年。失而复得后,在之后的7年时间中,这里更成为都市喧嚣中让两姐妹安身立命且内心安然的一种归宿。直到今年年初,景区再次决定,以竞拍的方式,让渡“母树茶寮”经营权。

  1月竞拍那天,起拍价从30万元/年开始,经过多轮激烈竞价,陈丹红一路追拍到906万元夺得三年经营权。事后,陈丹红觉得自己简直疯了,而“母树茶寮”也自此一夜成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啊。”李绚绿说,她们没想到,导游讲解时总是提到,小小茶寮竞拍了302万元“天价”之事,一下子让游客都不敢进茶寮喝茶了,“大家都以为,在这里喝茶肯定也要天价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价格和以前一样,一分钱没涨。”

  “小小的60平方米茶寮,平均下来每天要1万多元,我怎么赚得到啊?”经营了不到3个月,陈丹红每天都沉浸在巨大的压力中。

  “你为什么非要拍下茶寮的经营权呢?”很多人都问过“红绿”姐妹这个问题。

  “我经营这个茶寮快十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都是那么熟悉,就连每块石头的每个棱角都刻画在我的心里。”陈丹红说,更重要的还是,她们姐妹俩希望能够代表武夷山人,守住这个宣传武夷山岩茶文化的窗口。

  “你后悔吗?”这是惯常的第二个问题。

  “只要茶寮一天在我手里,我就要好好宣传好武夷山的岩茶文化。”陈丹红毫不犹豫地回答。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凑齐这302万元的经营费,陈丹红和李绚绿已经向亲戚借了一大圈。“今年的交上了,明年怎么办呢?”李绚绿发愁地说。

  4月的一天,一阵太阳雨后,六株大红袍母树在岩石上,依然那样生机勃发。游客散去后的岩谷慢慢静下来,李绚绿和陈丹红坐在“母树茶寮”,一如往日,一泡茶,两姐妹无言品着,唯有茶甘依旧,也唯有这茶甘,让她们忘掉经营的压力,躲进旧日时光中寻找短暂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