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时他说的话更有争议,在网上传得很广。亚洲集团智库的西村凛太郎说:“竞选一开始,所有媒体和论坛都在聊参政党,还有他们那些有争议的话和政策。”
神谷说性别平等政策是“错误”,因为会鼓励女性上班,不生孩子,这话引了众怒。但他辩解说:“‘日本优先’是说要顶住全球化,重建日本人的生活。我没说要彻底禁外国人,也没说要赶所有人走。媒体骂我们排外、歧视,可公众慢慢明白,媒体错了,参政党是对的。”
东京帝京大学教授杰夫·金士顿分析,神谷能赢,不是因为政策多好,而是靠“冲劲”。“重点不在说什么,而在怎么说,靠的是激情、情绪和社交媒体。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想:‘我们要改变,就算不全信他说的,至少他能带来改变,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除了年轻人,不少自民党的核心保守选民也转投参政党——他们觉得自民党不够右了。
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是自民党的右翼代表,能稳住这些选民。可他的继任者岸田文雄、现在的石破茂,都是党内偏温和的。“对极右翼选民来说,他们没‘家’了。他们想要更激进的代言人,神谷就是那个有激情的人。”金斯顿说。
危机中的自民党开始政策转向。选举前三天,内阁突然宣布成立“外国人犯罪对策本部”,承诺实现“非法滞留者清零”。在东京入国管理局门口,新贴出的多语种告示警告:“违法者将面临强制遣返”。
截至发稿,自民党仍掌控着参议院多数席位(虽失去绝对多数,但可通过联合其他小党维持执政),石破茂也表示“不会因一次选举辞职”。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日本政治生态已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时代或许终结,而参政党等民粹势力的崛起,将持续冲击传统政治格局。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党轮替’,而是日本社会情绪的总爆发,”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村裕子说,“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稳定’,他们渴望改变;保守派不再信任‘温和路线’,他们想要‘更强硬的代言人’。无论参政党能否长期执政,这种情绪都将成为未来日本政治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