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12yuv

http://baitong.kub2b.com/com12yuv/

图片另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教授、讲师、学者和政府人员长期在研究所主办刊物发文。



研究所所长与行政副所长分别由阿布· 巴卡尔·西蒂库·汗少校(Md Abu Bakar Siddique Khan)与纳兹姆少校(Nazmul)担任。


正式研究人员包括研究主任(Research Director)、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研究员(Research fellow)、助理研究员(Research officer),由具有不同社会科学背景的全职研究人员组成。


研究所研究主任有马赫夫兹·卡比尔(Mahfuz Kabir)与阿布·萨拉赫·优素福(Abu Salah Md. Yousuf)等,另有高级研究员塞古塔·侯赛因(Segufta Hossain)等、研究员尚吉达·沙哈卜·乌丁(Shanjida Shahab Uddin)等、以及助理研究员法扎娜·法蒂玛(Farzana Fatima)等。这些主力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研究所的日常研究工作。




二、早期的主要研究与工作



研究所是政府官方直属的学术研究机构,立足点以及研究重点始终围绕本国发展与安全议题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从国别、区域和全球角度提高对当代国际和战略问题的理解与对策分析能力。


研究所致力于界定孟加拉国在南亚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角色定位,思考孟加拉国的国家建设,分析其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创建初期,结合南亚动荡与政治变革背景,研究所主要研究孟加拉国的革命后果和社会贫困与弱国困境。


图片




  早在1979年,研究所就召开会议研讨孟加拉国在南亚与东南亚之间的桥梁作用,试图在地区范围内确定孟加拉国的国家定位。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热点频发,研究所也关注两伊冲突、中东局势和伊斯兰世界的新兴力量变化并思考其对孟影响,同时关注不结盟运动发展、南北对话、国际经济新秩序等议题。


图片

研究所期刊




  少数民族文化与政治以及水资源问题也是研究所早年间在国家新独立背景下的重要议题。


研究所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海洋研究所(OIC)合作开展的《孟加拉湾海岸带综合管理:孟加拉国的国家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第一阶段于1996年12月开始,第一次讲习班于1997年1月在达卡举行。


随后,研究所又在1998年7月27日至29日举办关于海洋划界的法律和技术层面培训讲习班,加拿大的海洋研究所专家作为顾问参加。2000年4月17日至18日,海洋研究所代表团来访,商定了第二阶段的合作细节,孟加拉国当时已批准《海洋法公约》的文书,故第二阶段将涵盖相关后续活动。





  研究所重视外交尤其是印度等邻邦政策与问题走向,为此发起了一系列与印度邻邦学者和意见领袖的对话,以期更好地了解彼此看法。


第一次对话于1997年2月在达卡举行,参会者来自印度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与特里普拉邦。关于未来对话的协调会议于1997年7月在加尔各答举行。第二次对话于2000年8月16日至17日在加尔各答举行,涉及的分主题包括贸易合作、边境管理和运输合作。第三次对话于2001年8月在达卡举行。





  研究所还关注南盟(SAARC)峰会议程,关注南亚政治军事形势前景,研究东盟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的经验研究之于南盟的意义。


1995至1996年期间重点关注南盟与日本的合作,在成功完成关于区域经济合作中《日本的作用》这一重大合作研究后,研究所又参与了另一项关于援助南盟成员国地域合作商会的工作会议。这一活动1997至1998年在东京举行,孟加拉国、不丹和马尔代夫与日本国际开发中心(IDCJ)围绕上述主题开展了合作。



研究所在后冷战时期更加注重从区域层面研究孟加拉国及其地区角色,如南盟与孟加拉国的发展问题、前景和展望,对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冲突与合作开展研讨,结合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Cs)的经验思考冷战后时代的孟加拉国区域地位,南亚核武化对孟加拉国的影响。





三、21世纪以来的主要研究与工作



进入21世纪后,研究所进一步强调从全球角度着眼,关注全球局势动态变化对孟外交政策的影响,思考全球化的对孟影响、孟加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所起的作用等。


图片



研究所关注国际组织议题,探讨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孟的影响。


如2000年关注世贸组织谈判和孟加拉国农业安全问题、2000年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组织的粮食安全研究、2003年举行孟加拉国与世贸组织谈判培训班、2006年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办南盟成员国知识产权合作次区域论坛等,研究所自身也参与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理事会贸易相关机构网络建设中。




研究所与外国机构组织开展多领域合作。


在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英文简称FNF)协助下,围绕世贸组织框架下孟加拉国应对不同冲击的能力建设开展了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批判地分析孟加拉国在实施世贸组织规则时所面临的制度问题和挑战。该项目由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萨瓦尔贾汉吉尔纳加尔大学的伊斯梅尔·侯赛因(Ismail Hossain)教授监督下进行。


2007年至2008年,研究所与“更安全的世界”(Saferworld)合作开展了多项研究项目。该组织总部位于英国,是一家致力于安全和冲突领域研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以下是两组织涉及小型武器、人类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合作活动:


1、一系列与孟加拉国小型武器和轻武器 (SALW)和简易爆炸装置 (IED) 扩散相关的项目,目标是支持控制轻小型武器和促进孟加拉国建设创新、有效和可靠的安全保障举措和机制,提升社会安全度并降低武装暴力的水平,改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研究所协助“更安全的世界”于2007年在孟加拉国针对政府官员与非政府人士开展涉及人类安全的一系列关键知情人访谈,目的是准确评估孟加拉国社区不安全度和武装暴力的性质和程度。该报告于2008年由“更安全的世界”发布。

3、关于孟加拉国气候变化与安全之间联系的研究项目。该研究于2008年进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孟加拉国安全的影响,以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孟加拉国境内和流动到邻国的环境移民的可能模式。


2007年到2008年开展《南亚的人类安全:话语、实践和政策主张》项目,由福特基金会赞助,目的是促进关于非传统安全(NTS)问题的主流讨论。


2015年与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小额信贷研究所(InM)合作产出一篇以孟加拉国为案例的关于小额信贷和气候变化适应的研究报告。2 




图片
图片




  在区域层面,研究所关注区域合作跟进南盟峰会,对保持南亚区域合作势头谨慎乐观,关注小国特别是孟加拉国在区域稳定中的作用。


2003年,研究所在达卡亚洲基金会的协助下开展《区域稳定:小国的作用》研究项目,重点是探索像孟加拉国这样的小国在促进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研究所已委托国内6位知名学者撰写6篇综合性论文,并于2003年8月举行区域工作坊,来自南亚不同国家的学者审议了研究结果。


研究所还探索南盟与孟加拉国未来关系会如何演变、“一带一路”倡议对孟加拉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举行“亚欧日:庆祝和促进互联互通”研讨会,这也是研究所一以贯之的区域小国角色研究观念与研究传承。


2000年初,研究所还参与和福特基金会与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ISEAS)的三边合作。在此基础上,研究所的两名高级研究人员获得了奖学金以资助其研究孟加拉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三年项目合作期间,孟加拉国共有10位学者获得该奖学金。合作计划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来自东南亚国家的6名学者在研究所支持下在达卡的不同论坛上举行会谈与研讨活动。 


2002年底,研究所倡议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探究孟加拉国与南盟地区的邻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的可行性。达卡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尤布·拉赫曼·布伊亚(Ayubur Rahman Bhuyi)博士撰写了一篇关于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的综合论文。贾汉吉尔纳加尔大学经济系教授伊斯梅尔·侯赛因作关于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双边自由贸易的论文。相关高级政府官员和学者参加了由研究所主席穆夫勒·奥斯曼(Mufleh R. Osmany)大使主持的多次头脑风暴会议并讨论了这些草案,定稿后提交给政府。


研究所也从南亚层面对域外国家或组织开展研究,具体涉及中国与南亚关系的演变及对孟影响、以孟加拉国视角看待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开展了东南亚反恐挑战讲座和“美国与“印太”地区”讲座等。 




四、近年来的新拓展





  近年来,研究所尽一步扩展国别研究领域,
不仅关注南亚邻国,还持续关注缅甸和平进程与罗兴亚问题,举行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系列国别讲座,以及孟中、孟美、孟缅等双边关系讲座,还主办了“印度和巴西的民主稳定与不稳定:政治经济和政治军事决定因素”的国别研讨,邀请相关政策领导人或学者进行讲座交流,合作发表国家关系报告。这些活动丰富了孟加拉国国际经验,突出了孟加拉国双边关系中的影响力。


图片

2010年12月2日,“放眼非洲:孟加拉国新兴的外交政策选择”研讨会


图片

2013年6月23日,孟加拉国与韩国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研讨会


图片

2016年3月6日,孟加拉国与拉美国家关系释放潜力研讨会


图片

2018年8月12日至13日,孟加拉国参与国际和平建设:日本的经验国际会议


图片

2020年3月1日,“亚欧会议日:庆祝和促进互联互通”研讨会


图片

2024年7月7日,孟加拉国蓝色经济发展圆桌会议


图片

2024年10月14日,孟中关系未来展望研讨会





  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新世纪逐渐成为研究所的关注重点,具体涉及应对国际恐怖主义、人类安全和人权问题、电力与能源安全、宗教武装团体、性别问题、罗兴亚难民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研究所与孟加拉国国际发展部(DFID)合作开展《2007年孟加拉国人类安全评估》的研究项目,目的是对孟国内的人类安全状况、发展趋势和驱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确定其对孟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影响。2007年11月下旬启动项目研讨会(Inception Workshop),从专家和专业人员处获取了对研究设计的初步反馈;2008年1月至2月举办6个研讨会以了解归纳孟全国各地的人类不安全状况;2008年5月至6月从全国42个乌帕齐拉(孟农村基层政权名称,意为分县)和8个城市抽取了3000个家庭样本进行定量调查;2008年6至7月在样本区进行定量调查,采用了重点小组讨论、关键知情人访谈和案例研究,调查数据已完成录入和分析。


研究所还特别关注青年学者和学生政治,强调青年在孟发展愿景中的重要性,关注孟信息技术和青年企业发展,举行系列青年学者研讨会等。




随着时间推移,研究所在21世纪的研究议题呈井喷之势,基于满足政府实际需求,协助政府规划、制定和实施政策的目的,研究所的活动与合作项目日趋多样化、细致化与全球化,资金来源也呈多元化,关注领域从本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问题逐渐走上双边关系、区域合作、地区互联互通研究等,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大国政治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突出本国在全球问题的角色与作用。在疫情后时代,研究所就世界局势动荡、经济下行等带来的国家发展困境积极开展会议研讨并产出成果,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南亚智库研究 | 孟加拉国国际与战略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次数:6        返回列表


一、人员情况


研究所有政府背景,同前军政官员、外交人士、学者等有密切互动,活跃于1.5轨和2轨外交,其大型地区或国际研讨会涉及双边关系、南亚次区域、区域合作、“一带一路”等。

2019年11月11日到13日,孟加拉国国际与战略研究所和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联合组织了达卡全球对话,孟加拉国时任总理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出席。



研究所高层领导如主席和正副所长等普遍具有外交部与军方背景。



图片

古萨尔·阿扎姆·萨克

A F M Gousal Azam Sarker

主席古萨尔·阿扎姆·萨克是杰出的职业外交官,外交经验丰富,曾任孟加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代表孟加拉国参加许多国际和区域会议、研讨会等,曾在孟加拉国驻法国、驻尼泊尔、驻埃及大使馆和驻中国香港总领事馆等地以干事、总领事等职务工作。他精通英语与法语,获得法学以及国际关系与外交文凭,学术研究关注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组织、中国与南亚关系等。

古萨尔大使任研究所主席提升了研究所的国际接受度和专业性。


研究所研究人员共23人:


研究主任5人

高级研究员4人

研究员8人

助理研究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