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阅读·宫泽贤治童话阅读课的第一篇童话:《订单繁多的料理店》已更新完毕。关于标题中“注文”的翻译,你心里是不是打了一个问号呢?读完今天的这篇译者赏析,或许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一场误会引发的险情
靳晋 | 宫泽贤治《订单繁多的料理店》译者赏析
《订单繁多的料理店》讲述了一个荒诞而有深意的故事:
两位绅士在一个深山老林里走进了一家漂亮的料理店,他们本想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没想到最后自己却险些变成一道料理。这样的情节是荒诞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地对种种凶兆视而不见,屡次三番地将店内那些反常的状况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这是有深意的。
宫泽贤治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样的寓意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要抱着客观谨慎的态度去重视那些不妙的趋势,不要自欺欺人、逃避现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不祥的征兆或细微的问题,是要提前认真对待的,“鸵鸟心态”是要不得的。
二,要珍爱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
人类已经习惯了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去看待动物,有一天,当动物们反过来用人类的一道道工序来吃人时,会让人突然感受到,被吃是多么的恐怖。如果人类不吃动物就无法生存,至少要对动物的牺牲心怀敬畏,对食物的浪费更是应该杜绝。
在翻译方面,我将篇名译为了《订单繁多的料理店》,没有沿用以往中译本中常见的《要求多多的餐厅》等。区别主要在“要求”和“订单”上。
原文的“注文(ちゅうもん)”有两个意思,一是“订(货)”,一是“要求”。不过在日本的餐厅里,只用“注文”一词,也可以表达“点菜”的意思。所以我们接下来按照“点菜”和“要求”这两个意思来理解。
正因为这个词有两个意思,可以产生歧义,这个故事才得以成立。
故事(尤其是喜剧)往往是从误会开始的。这个故事里的误会就是,绅士们刚开始一直都把“注文が多い”当成了“点菜的人多”,进而做出了“这是一家高级料理店”“这里经常接待大人物”“这里的用餐礼仪很讲究”的推论。
因此他们才能一路配合门后的指示,乖乖地梳好头发、放下武器、涂好奶油、喷上“香水”等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欺欺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注文”本身存在的歧义,是他们可以“自欺欺人”的前提条件。
而山猫那边,等于说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一直没有对“注文”二字做出直接解释。直到最后,读者才和故事中的绅士们一起醒悟(或许有些读者会先于绅士们醒悟),原来山猫所说的“注文が多い”是“店家对来客的要求多”,不是他们之前理解的“店里的点菜单子多”。
更确切地说,这是宫泽贤治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所以“注文”这个词,“可以产生歧义”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在故事刚开始时,给故事中的绅士们和故事外的读者们一些犯糊涂的空间。
如果在篇名上直接告诉读者这是一家“要求多多”的料理店,将“注文”的解释单单禁锢在“要求”这一个意思上,这个歧义就消失了。
这样可能会使读者在一开始就察觉到这是个黑店,从而失去最后恍然大悟的阅读乐趣。而且,“注文”在文中最开始出现的几次,直接以“要求”的意思去理解的话,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
遗憾的是,中文里似乎没有完全能与“注文”对应的词汇。我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订单”一词。
这个词在中文里,其实极少用在餐厅等日常场景中,所以可能会稍显生硬,但我希望“订单繁多”这几个字能最大程度还原原文中的歧义,既可以被理解为“客人们对店家下的订单多(点菜单子多)”,也可以被理解为“店家对客人们下的订单多(店家对来客的要求多)”。
这样就可以使故事开头的误会和故事结尾的反转都统一在同一个词汇下,保持原文的精妙,避免啰嗦。
想要加入阅读的宝宝~
快速加入阅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