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智能手机性能强弱,直接与我们打交道的永远是表面的那层屏幕,显示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眼前的“视界”和心情。不过,提起手机屏幕,很多人只关注大小和分辨率。实际上,和屏幕有关的参数还有很多,详细了解后,在挑选手机时才能确保日后使用的视觉体验。
全面屏:源于屏幕比例的差异
从现有的技术来看,“全面屏”手机不可能实现字面上“整个正面都是屏幕”的设计,所以它只是一种用于营销的概念。具体来说,凡是采用17:9、18:9、18.5:9等显示比例的屏幕,就都可以被冠以“全面屏”的称号。与其对应的,则是传统16:9显示比例的“普通屏”。
全面屏的优点是LCD模块更加修长,能在传统5.5英寸16:9屏幕手机体积不变的基础上塞进6英寸18:9的屏幕,从而实现更大的视野,提升屏占比参数,并在很多游戏中显示额外的两侧视野,料敌为先。
刘海屏:进一步的全面屏
以iPhone X和夏普AQUOS S2为代表的手机因为在屏幕顶部“挖出”了用于容纳前置摄像头等硬件的区域(称为美人尖或刘海),这种切割方式的全面屏又被业内成为“异形全面屏”。而普通全面屏,根据上下边框的高度是否一致,也被细分为“对称式”或“非对称式”全面屏。
2018年,“刘海屏”将成为“全面屏2.0”,在智能手机领域彻底普及开来。
屏幕尺寸:精准的数字游戏
细心的用户可能发现了,很多大小相似的全面屏手机,在屏幕尺寸参数的标注上却存在细微差异,比如5.99英寸、6英寸和6.01英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CD(或OLED)屏幕的供应商不同,比如三星、LG、京东方、深天马等,不同型号或批次自身就存在零点几英寸的差异;有些全面屏手机的四边采用直角设计,而有些手机则会改用圆角切割,后者在测量对角线的时候相对于直角数据就会减小。
因此,相同的LCD采用直角切割时是6.01英寸,但圆角切割后可能就变成了5.99英寸。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屏幕尺寸参数要尽可能避免虚标,屏幕实际面积大0.01英寸没什么,但要是少了0.01英寸就可能引发官司。
屏占比:计算方式未一统
很多全面屏手机发布时官方会格外突出屏占比的参数,比如称手机A的“屏占比高达9x%”。但是,竞争对手在发布全面屏手机B时,往往会拿手机A进行对比,而且还称手机A的屏占比只有8x%。同一款手机,为啥在不同场合标注的屏占比参数会有所不同呢?
答案很简单,业内关于屏占比的计算公式并不统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计算方式:
屏幕元件面积÷前面板面积
这种计算方法看似合理,但却很难反映实际的有效显示面积情况。原因很简单,为了避免漏光,并遮住LCD边缘的BM区域,手机屏幕边缘必然存在一圈宽度不等的黑边,屏幕实际有效的显示面积是有损失的。因此,在计算屏占比时有没有将黑边也纳入统计范畴,自然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屏幕实际显示区域÷前面板面积
这种方法将BM区域的黑边剔除了统计范畴,但还谈不上最为准确。因为手机表面积往往要比其屏幕玻璃面板更大。
特别是对于全面屏手机而言,为了避免它们不小心跌落磕碰就遭遇碎屏的尴尬,此类产品大都采用了金属中框设计,并在屏幕玻璃和中框之间还填充一个缓冲层。为了提升手感,金属中框也会采取弧度处理,这就让手机的实际边框(屏幕黑边+缓冲层+金属中框)变得更宽了。
屏幕实际显示区域÷机身外轮廓投影面积
这个公式是使用屏幕不包括黑边部分的实际显示区域,除以机身外轮廓,也就是手机实际的表面积(未计算向外凸按钮部分)。相对来说,这种计算方式才最为科学严谨。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市面上很多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分辨率:细腻与耗电的矛盾体
手机分辨率是指屏幕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在屏幕尺寸一定时,分辨率越高代表显示效果越细腻,PPI这个指标越高。但是,分辨率越高,同时也意味着在渲染图像时对GPU资源的消耗也就越高,翻译过来就是会提升屏幕的耗电量,算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矛盾体。为了降低更高分辨率屏幕的耗电问题,包括三星和华为在内的少数品牌能在省电设置中手动调低屏幕分辨率参数,其他品牌则只有ROOT后通过修改配置文件的方式加以实现。
目前智能手机的分辨率规格很乱,表现在显示标准和显示比例的组合上,为了便于大家查阅,小编将时下常见的手机屏幕规格参数汇总了起来。
色域:展现真实视界全靠它
不同价位的手机在显示相同图片时,往往是高价产品的色彩表现更真实艳丽。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不同屏幕的色域参数存在差异。手机屏幕所用的色域标准常以sRGB为准,百分比越高代表屏幕素质越好。
有关色域问题存在一个误区。在很多用户的潜意识中总会以为:“色域越广代表能显示出更多的色彩”。
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屏幕所能显示颜色数量的多少,取决于LCD面板自身,现在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8bit屏幕,可以显示1600万种色彩。而只有专业显示设备才会武装10bit屏幕,实现10亿色彩的显示。手机屏幕色域越广,意味着显示的颜色就越准确,现阶段如果某中高端手机没能采用接近或超过100% sRGB色域的屏幕,就只能说它在屏幕上省钱了。
有关屏幕色域,还有Adobe RGB、NTSC和DCI-P3等标准。其中,Adobe RGB对普通用户而言意义不大,而DCI-P3则是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标准。换句话说,凡是够覆盖DCI-P3色域的屏幕,都能完美真实呈现电影中所要呈现的所有色彩。如果用NTSC标准来衡量的话,100% DCI-P3相当于96% NTSC,而100% sRGB则相当于72% NTSC。
需要注意的是,从看着“真实舒服”的角度来看,其实还是越接近100% sRGB的色域越好,过高会显得浓艳(过饱和),而过低则会导致色彩还原不准。因此,像Galaxy S系列手机,虽然其采用的AMOLED屏幕自身色域超广,但厂商在默认的显示状态下都会刻意将超广色域缩小到接近100% sRGB,而DCI-P3标准也是设置菜单中的一个可选项,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如看电影)才切换到此状态下显示。
HDR:让视界变得更亮
以索尼Xperia XZ Premium、苹果iPhone X、三星Galaxy Note 8和LG G6为代表的很多旗舰级手机都主打名为“HDR”(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高动态范围成像)的概念,这项技术可以让手机在应付最新4K UHD HDR标准制作的内容时游刃有余,可以完全将效果发挥出来。而手机领域支持的HDR显示主要有Dolby Vision和HDR 10两种规范,大家只要知道支持该规范的手机更值得买即可。
亮度:室外能否看清屏幕的关键
色域影响着屏幕色彩表现是否真实,而屏幕亮度这个参数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要在色域之上。手机领域常见的LCD屏幕都是依靠屏幕模组底层的LED单元发光,提升亮度有利于增加对比度、减轻漏光现象和增强色域。同时,我们在户外的阳光直射下能否看清屏幕显示的内容,也需要更高的亮度加以支持。一般来说,只有最大亮度超过500尼特才能保证屏幕在强光下有较好的可读性,低于400尼特则几乎看不清画面。
有趣的是,手机领域屏幕的最高亮度记录却来自自发光的OLED(AMOLED),三星Galaxy Note 8的亮度极值高达1200尼特。因此,网传OLED屏幕亮度不如LCD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对了,屏幕亮度不仅是越高越好,亮度可调的最低值,以及可调节的段数也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夜晚玩手机时伤眼的“原罪”就是屏幕背光,能根据环境光线进行大范围的微调,对视力的保护效果不言而喻。比如小米6就曾主打1尼特的护眼屏,同时支持4096级的调节也让亮度变化更加细腻,未来屏幕亮度“能屈(低)能伸(高)”的手机,才更适合我们优先选购。
其他:这些参数也不能忽略
有关手机屏幕的参数还有很多,比如屏幕材质就分为LCD(包括S-LCD)以及OLED(包括AMOLED),后者拥有高色域、高对比度、自发光、黑色下几乎不耗电、可以做成柔性屏幕、可以安装屏下指纹等优势,也是未来高端手机的标配。
此外,如今智能手机的屏幕都是全贴合屏幕,高端机还会采用最新一代康宁大猩猩玻璃来提升耐磨性,而哪怕是低于千元的入门手机屏幕表面也加入了疏油层,而这些技术名词智趣狗在过去也都曾进行过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希望大家今后在挑选手机时,不要只关注处理器等芯片,特别是高端机屏幕的素质,往往会成为决定胜败的核心指标。
看了这篇文章,99%的读者还会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