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探照灯好书6月十大翻译社科和历史佳作发布
2025-08-05 09:20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图片


探照灯好书

6月翻译社科和历史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6月十部翻译社科和历史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美貌的神话:美的幻象如何束缚女性》

[英]娜奥米·沃尔夫 著

殷曼楟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该不该征美女税?”这是日本短剧《美女税》中提出的问题,本意在调侃:美女税出台后,女生们均主动纳税,不让交还不高兴。毕竟,花钱就能买到美女资格,还是很划算的。其实,美女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近代才变得重要起来的概念,是资本用来对抗女性主义的工具。


很多人以为,美女自古就有,她们让人感觉愉悦,强化并推广这个概念,有何不妥?但事实上,美女是一个神话。首先,美女非客观之物,东方美女难被西方人认可,西方美女也难被东方人认可,美从来是主观判断,没有固定标准。其次,真实的女性是多元的,美不是女性本质,不应用它以偏概全。其三,美女不是进化的成果,其观念变化速度远比真实的进化快;其四,现代人的感官被反复规训,直觉经验已不可靠,当我们觉得某人是美女时,很可能是美颜、化妆、滤镜等高科技的组合。


既然“美女”是一句谎言,为何会被广泛接受?因为资本有强烈的意愿去推广这一概念:一是美容业、瘦身业、营养品业需要大批有自卑感的客户;二是从内部分化女性,只要美女与普通女性持续互斗,女性主义就无法制约资本的狂妄;三是引导普通女性怨恨自己的身体,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不是上帝的宠儿,、她们才能忍受低薪、承担更多家务劳动;四是打压反抗者,只要不配合资本游戏,就给她们统统贴上“丑女”标签,让她们社死,资本遂可为所欲为。“美女”是一个不公平游戏,确认权、规则制定权掌控在受益者群体手中,是他们设计出来的伪钞——名义上,“美女”拥有更多社会权力,可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公共幻觉,掩盖了女性在承担着4/5的家务劳动,乃至2/3的日常工作,收入却只有世界总收入的1/10,所拥有的财产不足总财产的1%。在“美女”的魔咒下,女性们安于现状,很少反抗,甘心失去自己。


本书作为女性主义名著,视角清奇,逻辑严谨且犀利,极富批判性,读来畅快淋漓。在厌女的传统社会中,普通男性也是受害者,所以本书不仅适合女读者,也适合男读者。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资本主义与18世纪法国公民平等的兴起》

[美]小威廉·H.休厄尔 著

刘军 译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资本主义与18世纪法国公民平等的兴起》以独到视角剖析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现代平等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生成机制,创造了公民平等的的现代理念。同时,作者更以缜密的史料证明,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催生的抽象社会关系,成为平等理念的制度温床;而王室财政改革的失败,最终将平等推入政治革命的中心。他在书中所提出的“制度与实践相互构成”的分析路径,不仅为理解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变迁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今日反思现代性与市场逻辑的关系具有重要启发,更对社会转型中“观念-实践-经济”的互动机制提出开创性理论模型。


本书融合物质史与文化史的双重视野,将散步场所的日常实践、时尚产业的资本逻辑、哲学文本的传播,编织为理解现代性起源的宏大图景。作者邀您共赴一场启蒙世纪的巴黎漫步——在这里,林荫道的每一块石板,都铭刻着平等诞生的密码。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思想史

《阴阳: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天地之道》

[美]王蓉蓉 著

申丽娟 张慧敏 译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宋晨希(书评人,历史作家)


有学者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来自于《易经》。《易经》对于世界规律的总结,其基础便是阴与阳(阴阳构成了六十四卦)。阴阳概念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础,儒家、道家、兵家等的形成,与创始人对阴阳的不同解读息息相关,占卜、天文、历法、中医、音乐、艺术等无不依据阴阳概念而形成。


本书对阴阳观念进行了描述性、历史性、范式性和概念性的考察,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入手,分析阴阳思想的起源,依托于不同时代的原始文本,作者对其中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和诠释。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区分了阴阳所反映的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之间的不同,并用很多实例加以说明,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思想下所建构的世界观。道、气、易、太极、类、术、修身、五行等我们迄今还在使用的概念,是如何基于阴阳思想所形成,作者采用逻辑演进的方式,探究他们背后的理论支撑以及形成过程。


阅读本书,既可以对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某些概念,进行寻根探源式的了解,同时也在与西方思想的比较中,发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北京纪胜》

[英]裴丽珠 著

季剑青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本书澄清了一些人云亦云的讹传,如裴丽珠并非赫德的侄女儿,她的父亲才是赫德的妻弟等等。重要的是这本书如此全面地描述了作者眼中的北京,林语堂许之为“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关于北京的最全面的著作”,中外著作多有引用。本书作为这部经典著作的重译,增补了1931版译著屡屡缺失的最后一章《西方地标》,让这本关于北京的经典著述成为全璧。


裴丽珠凭借旅居中国数十年的经验,有着独特的跨文化视角与女性的细腻笔触,突破西方游记的异域化套路,将历史考据与个人见闻紧密交织。她每写一处,必关联该处的历史传说与亲身见闻。她笔下不仅有北京城墙、紫禁城、天坛等著名地标的庄重,也有胡同里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还有民间习俗与节庆的热闹。800余条学术性译注,帮你扫除阅读障碍,更好地触摸历史温度,感受京城魅力。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埃及通史》(全6册)

[英]威廉·马修·弗林德斯·皮特里 [爱尔兰]约翰·彭特兰·马哈菲

[英]约瑟夫·格拉夫顿·米尔恩 [英]斯坦利·莱恩·普尔 著

刘舒婷 译

重庆出版社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本书被赞为“煌煌巨制”,一是指它体量大,从史前写到罗马占领时期,已是6卷本,完全读下来并非易事;二是知识量大,每章注释多达百余条,可称是集埃及学研究成果之大成,作者们细节考证用功之深巨,关联知识之繁多,立论参考观点之多元,让人叹为观止。


研究不同国家的历史,向有两种进路:一是观念的进路,通过历史来寻其“本质”,只是常异化成“你为什么不如我”的注脚;二是知识的进路,呈现已知的事实,不做或少做价值判断。后者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的,读者会问:与我无关的历史,下这么大功夫,是不是一种浪费?我为什么要读别人的历史呢?历史研究总会从观念开始的,只是英国成为人类史上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后,其雄心与视野逐渐超越原有岛国的限制,渐从求身边知识,走向求一切知识,因而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不再是永远的陌生人。有些智慧,不是站在人类史的视角上,便不可得。事实是,作为不完全理性的人类之一,我们在认识上很难超越强制会通的门限,从“知识必与我相关”转向知识本身,绝非易事。”为知识而知识“确属奢侈品,惟能持”只是出于热爱,而无功力目的“者,才可进阶。


看这套书不会让你找到好工作,或者考试成绩提升,也无法让你变得更聪明,但它能赋予了一种教养:凝视一面镜子,不是为了寻找镜中的我,而是看到,镜子本身可能比我有趣得多。久久凝视非我之物,是超越狂妄、虚假、愚蠢的最好的道路。不得不在场时,还有许多无用的知识可以带我们离场,它复归了我们对天堂的大多数想象:美好、温和、持久、有趣、永恒……喜欢本书扎实而冷静的语调,与“伪史论”的虚骄、浮躁、嘶哑的声音相比,它实在是美好太多。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哲学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

[美]托马斯·内格尔 著

张卜天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晨亮(《当代》杂志主编)


这本由张卜天翻译的《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纪念版,收入了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1974年关于“意识”问题的经典论文,以及五十年后总结其延伸思考的长文。此书所关注的是当代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AI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更提供了全新的参照系,让我们可以模仿内格尔的思想实验,继续去追问“作为一个AI是什么样?”,“机器人真的能体验玫瑰花的红色、被刀刺伤的痛楚和阳光的温暖吗”?这篇经典文献的启发性还不止于此。作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托马斯·内格尔自称“从气质上来说,我一直被这些欧陆哲学运动的某些方面所吸引……只不过我是在分析哲学的框架内探索这些兴趣”,其早期代表作《人的问题》便是用分析哲学的方式去讨论死亡、荒诞、道德运气、性反常等主题,此后的作品更延伸到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政治哲学上的平等与偏倚性等与公共事务有关的话题。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似乎无法归结出某种关于“意识”的终极答案,与之相反,他的思想实验、论证与辩驳风格本身,便是一种回答。他始终警惕用物理问题解释心理问题的“还原论”,提醒我们,即便掌握了蝙蝠用声呐探测外部空间的物理机制,如果无法想象身为一只蝙蝠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依然无法理解蝙蝠的内在经验。他曾在《分析哲学与人类生活》一文中,解释自己这篇早期文章的辩论对象:“寻求用物理的方式去理解心灵,这源于一种人性的弱点:渴望终极答案,害怕承认无知”,总是希望现有的工具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拒绝承认我们还处于人类认识发展的早期阶段。曾有人指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贯穿托马斯·内格尔数十年思考的核心问题,而他在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似乎总是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如《人的问题》一书最后所表达的:“承认两极对立,而不让其中的任何一段吞没另一端,应当是一项创造性的任务。”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发明“西方”》

[英]纳奥兹·麦克·斯威尼 著

郑昕远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向阳(南瓜视业创始人、评论家)


“这本妙趣横飞的书有可能颠覆“西方文明”本身的小推车。”苏珊娜·利普斯科姆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的学者,有资格说这话。此书很是新鲜,许多陈述令人震惊——


希腊人的生物血统和文化血统并不纯粹;罗马人自认为是特洛伊战败者的后裔;伊斯兰帝国继承弘扬了希腊文明;中欧、西欧视罗马文明为文化先祖,到文艺复兴时期,希腊和罗马才被合并起来。西方的宏大叙事,到十七世纪成型,到十八世纪定型,配合了美国革命的意识形态。


此书好看,叙事新鲜。剑桥的古代史女学者约瑟芬·奎因认为“这本光荣的书专业而热情”,讲了“一个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新故事”,准确的说是14个新故事。每章在宏大叙事之外,特写了一个人物,作为时代代言人。除了希罗多德、培根、萨义德之外,都是新鲜人,几乎不可能进入西方宏大叙事之中,尤其几个女性人物,很是震撼。有罗马高级妓女兼史诗诗人、苏丹太后、非洲的的女王、美国的女奴兼古典诗人,和香港的女特首。


作者纳奥兹·麦克·斯威尼,也是一位女学者。其父母分别是中国人和爱尔兰人。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消失的文明》(全3册)

[美]萨拉·M. 舍林格 [澳]达明·斯通 [美]瓦季姆·S. 基高洛夫 著

燕子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努比亚文明、赫梯帝国、腓尼基文明,关注它们的国人甚少。在人类史上,太多古文明已,可它们依然是重要的,没有它们的滋养、竞争、帮助、对照,人难免陷入认知的偏差,以为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是天外来客,这就给无理性质疑提供了前提。其实,大量考古成果已呈现“消失的文明”的诸多细节,只是缺一套有趣、扎实、易读的书,帮助普通读者们去了解而已。


相对来说,知道腓尼基文明的读者较多,《圣经》中提到的非利士人是其近亲,腓尼基人农业发达,发明了字母表,对古希腊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他们还被认为是最早的航海民族,殖民地一度遍布地中海南岸,曾占据北非和今西班牙,后被古罗马帝国所灭。努比亚文明则在尼罗河上游,今埃及与苏丹两国的交界处,努比亚人建立了第一个黑人国家(即库施王国),留下宏伟的神庙建筑,还创造了最早的几何学,直启欧几里得,因擅骑射,古罗马帝国曾与其结盟,后受环境影响,水源不足,无法支撑传统的游牧业,失去了强悍的骑兵,随着阿拉伯帝国扩张,努比亚地区不断卷入战争,逐渐衰落。赫梯帝国则出现在公元前17世纪的西亚地区,维持近千年,赫梯人最早发明锻铁术,并将其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史进入全新时代,赫梯人作为东西文化的中转站,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因与埃及人长期争霸,国力被消耗,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所灭。


这三本书最让人点赞的地方是配图精彩,均彩印,既为“图片考古”爱好者们提供方便,也便于普通读者神交古人、感同身受。现代人无法拒绝的宿命是,我们都生长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回溯自身的源头,必然会与历史相遇。但这并意味着我们应被它绑架,或者我们要绑架历史,为当下服务。除了把历史当权威,也可以把历史当朋友,在激清扬浊之外,日常也是重要的。与其倾听慷慨激昂的训斥,不如打开这套书,品味那些好玩的故事。英国有句谚语:从没出过远门的人,偏见最多。套用过来,即:读书少的人最狭隘。逃离狭隘的骚扰,可从这套书开始。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伦理学

《善哉问:伦理学的十一场对话》

[英]亚历克斯·福尔霍夫 著

王康予 夏子明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5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费多(诗人、作家)


十一场关于伦理的对话,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日常的道德判断是否可靠?伦理道德是客观的吗?为什么要作有道德的人?本书还有关于“电车难题”、“救生艇难题”的辩驳。书名和《论语》及《庄子》有关,隐含的是苏格拉底的追问法。举一个例子,在《看见真实的彼此》这一节,提出了一个“爱的难题”:如果我们具有的种种特质并不构成别人爱我们的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






图片



翻译 | 社科&历史 | 历史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宋耕 著

周睿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

2025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这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潘安(即潘岳),他的美貌与西施齐名,甚至形成了一句成语——貌比潘安。在《世说新语》中,美男绝非潘安一人,还有何晏、夏侯玄、嵇康、王羲之、左思、卫玠等,在今天看来,他们的美颇有女性特色,如肤白、表情好、眼睛有神、弱不禁风等。从屈原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到后来的“手无缚鸡之力”,令人疑惑,为何古人要赞美文弱书生呢?为何将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传统?是否太无男子气概?


其实,性别未必是人的本质,更多是一种社会表演,性别观念一旦被建构,人们会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剧本。古代中国人不将男女角色绝对化,阴阳应相互包含,绝对的阳与绝对的阴是罕见的,大多数人应既有男性特色,亦有女性特色。文弱书生包含了女性的阴柔,体现为温文尔雅、克制、重情感;但在文弱书生身上,也有男性特色,比如坚持真理、有韧劲、忠君等。文弱并不等于弱,只是不以暴力为荣。相比之下,基督教文化持线性历史观,产生了非黑即白、非男即女的观念,常将性别观念绝对化。随着西学东渐,今天的中国人也强调“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有此产生了强烈的性别焦虑:男性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够“爷们”,女性怕被别人说“没女人味”。如此剧变,并不是通过文化说服完成的,而是权力转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传统权力场中,文弱书生的权力足够大,科举成功者多被写成文弱书生,他们从此脱离平民身份,成了官员;而在现代社会的权力场中,男性的暴力值、肌肉、荷尔蒙充沛,女性的胸臀尺寸、着装方式等,构成了新的性别资本,谁能拥有,谁就更可能成功,收获更大的权力,遂将文弱书生逼入死角……


本书通过对文弱书生概念的梳理,揭出性别表演背后的权力因素,对于突破现代社会中日渐刻板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深思自我身份建构,乃至对古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对情与爱的理解,均有启迪作用,且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突破了女性主义研究只研究女性的旧框架,打开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所谓好书,不外乎三点,即:有趣的话题,学术的进路,与每个人内心关切紧密结合。此三点尽在本书中。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留言、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 海天湖

值班主编 | 顾慧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探照灯好书6月十大翻译社科和历史佳作发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1153.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http://baitong.kub2b.com/mobile/,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