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反腐法案引发大规模抗议:泽连斯基面临内外夹击
2023年7月22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反腐败机构改革法案》,这一法案原本只被视为一项常规的反腐败措施,然而却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成为俄乌冲突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
这场抗议几乎一夜之间席卷了乌克兰各大城市,标志着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挑战。法案通过的速度非常迅猛,这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该法案赋予总检察长三大特殊权限,包括直接指挥国家反腐败局(NABU)进行调查、可以随意转交案件以及在任何时候中止反腐案件的审理。更为严重的是,法案生效的当天,乌克兰的安全部门突然对NABU办公室进行了突袭,并以“间谍罪”逮捕了其中的调查员。这一行动显然是对反腐机构的直接打压,进一步激怒了民众。
从基辅的独立广场到利沃夫市中心,抗议声浪此起彼伏。成群的青年高唱国歌,勇敢地抵抗防暴警察,退伍军人和阵亡士兵的家属在示威中高呼“要真相,不要独裁”。在敖德萨港口,工人们则通过鸣笛声援,货轮上的反腐败标语旗帜随风飘扬,显示出乌克兰社会的不安与愤怒。
究其根本,这一事件的导火索其实并非完全来自于法案本身,而是与NABU正在调查的几个重大案件息息相关。特别是副总理切尔尼绍夫涉及的建筑业腐败案件,以及泽连斯基核心圈子中的数亿美元无人机采购贪腐疑云。这些案件都与乌克兰政府的高层人士关系密切。议员安娜·斯科罗约德公开揭露,所谓的“俄罗斯渗透”指控,实则是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对NABU局长的报复。这一政治操作的背后,揭示了乌克兰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NABU和其下属的SAPO反腐机构,最初是在2014年“广场革命”后,在西方国家的协助下设立,旨在清除前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系统性腐败。然而,泽连斯基现在以“战时需求”为由,亲手摧毁了这一反腐堡垒,使得这一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机构变得毫无独立性。
在乌克兰戒严令下,集会本应被禁止,但数千名示威者还是在基辅总统府外集结,高呼“泽连斯基是恶魔”的口号。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些抗议者大多数是曾经坚定支持泽连斯基抵抗俄罗斯侵略的群体,包括学生、退伍军人以及阵亡士兵的家属。如今,这些曾经的支持者转而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乌克兰前线的士兵们依然在战壕中浴血奋战,而政府高官却在国际援助的资源中暗自捞取私利。去年,乌克兰国防部曾公开承认,部分官员通过贪污手段窃取了15亿格里夫纳的军费,这笔资金本可以购买大约200辆坦克。这一事实无疑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愤怒。
此次反腐法案的签署,实际上标志着乌克兰社会团结的破裂。《纽约时报》敏锐地指出,抗议人群中不仅有平民,还有来自前线的军人,表明泽连斯基的执政基础已经出现了显著裂痕。这种情况使得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泽连斯基的核心论点始终指向“俄罗斯渗透”,他坚称这一改革是为了剔除反腐体系中渗透的“俄式毒瘤”。然而,这种权力收拢的做法却凸显了乌克兰在战争中的政治困境。西方国家曾将泽连斯基塑造成“自由斗士”的崇高形象,但硝烟弥漫的战时状态,正成为泽连斯基强化集权的借口。
欧盟的反应同样迅速且强烈。法案签署仅数小时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便紧急致电泽连斯基,严厉警告他:“尊重法治和打击腐败是欧盟的核心价值观,乌克兰作为候选国,绝不能在这些问题上做出妥协。”欧盟的愤怒迅速转化为实质威胁,欧盟经济事务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明确表示,这一举动可能会严重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同时,七国集团及多个驻乌大使也联合发表声明,表达了对乌克兰政府这一行为的强烈不满。
美国的反应同样激烈,认为这次改革举措可能会严重影响乌克兰的战斗精神,腐败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欧盟国防事务专员库比柳斯的警告尤其深刻,他指出:“冲突时期,作战国家与领导层之间的信任比现代化武器更为重要,这种信任可能因为领导层的一次重大失误而瞬间瓦解。”
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泽连斯基于7月24日突然宣布将提交一项新的法案,旨在“保障反腐机构独立性”,并邀请英国和德国的专家参与立法。但这种技术性补救措施显然难以掩盖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根本问题。
泽连斯基为何在此时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背后的深层原因无疑与大国博弈密切相关。美国记者西摩·赫什曾透露,特朗普计划更换泽连斯基,而NABU对泽连斯基亲信的调查正好揭示了美国对其盟友施加压力的手段。
当前,乌克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困境,战场上的局势尚未定夺,后方却已经动荡不安。泽连斯基的处境愈发复杂,乌克兰的未来,似乎不仅仅取决于前线的战斗,而更在于国内政治和国际支持之间的微妙博弈。